第四章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三、分隔带、绿化带与人行道的设计
• (一)分隔带 • 1.分隔带 • 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臵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 的用地空间,活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泥土墩柱 、铁质柱链、栅栏) • 2.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臵。通常宽度为 1.5m—2.5m,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宽度不宜大于 4-6m,不宜小于2m。
图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和 平均日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方法3: • 参照其他类似城市规划的道路交通资料作 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 方法4: • 根据或参照城市规划资料确定设计小时交 通量 • 建议:新建道路根据方法4,参考方法3. • 改建道路根据方法2和方法1, 参考方法3和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一条车行道宽度 • 1. 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 为一条车道。 • 2.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 度a和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 • 3.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 共汽车、电车和载重汽车、集装箱车小于 2.5米。通常取2~2.5米。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绿化带与人行道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四、各类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形式
• • • • • • • • 1.城市快速路 设计车速60-80km/h;60-70m 2.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60-70m 3.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45-60m 4.通行车辆的商业大街,设计车速40km/h;30-40m 5.交通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40-50m 6.工业区干路设计车速40km/h; 25-35m 7.生活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30-45m 8.支路,设计车速V<25km/h;20-30m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非机动车道的布臵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使车 行道成为三幅路。 在城市支路上,可以采用单幅路的形式,非 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 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可将两条非机动车道合在一起,双向行驶, 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就可以比原来两条单向的 非机动车道之和 (一般城市为 9 ~ 14米,有的城市 更达16米)小,通常只需7~9米就足够了。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方法二: • 高峰小时比率k 值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均日 交通量之比。 • 国外一般都认为采用“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 计小时交通量较为合理,其QH/Qda大约为10%~16% ,其中市区道路为10%~12%,郊区道路为15%。 • 不能取得时,《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k=11%。
小客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车 种 小客车 普通客车 铰接汽车
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件 路 段
1 1
1
1.5 1.4
1.6
2 2
2.5
环行平面交叉
信号现面交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普通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 (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 1.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和 兽力车等行驶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三)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 1.既要保证交通安全畅通;又要经济合理 2.交通量得特征:不均衡性、变化大 • 3.确定方法 • 方法1.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 通量。(书77页图) • 合理不合理? • 全年高峰小时中的最大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来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得话,偏大,不经 济。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4、四幅路(“四块板”形式)
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 驶的机动车用中央分隔带分开。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特点:对安全和行车较三幅路更有利,但占地多, 造价高,行人过街不方便。 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
B2 x a d
B2 2d a
同向行驶中间的车道: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大型车或大、小 车混行 小汽车专用线 公共汽车停靠站 ≥40 <40 3.75 3.50 3.50 3.00
供沿路边右侧停靠车辆用的车道,停小客车,为2.5米 ,停大客车和公交车为3.0米。 供车速为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为3.5米 ,供车速≥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 和载重汽车行驶的车道,为3.75米;交叉口的进口道, 小客车专用道,为3.0米,混行车道最小为≥3.25米。
• 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修正 • 方向分布不均匀系数D • 如已知该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应按较大的方 向不均匀系数来设计两个方向的机动车道宽度, 并修正设计小时交通量。 • 如已知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修正的设计小时交通 量则取较大值得交通量乘以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三、车种换算
• ① 用个有代表性的平均车头时距之比值作为交通 量的换算依据,小客车或普通客车; • ②根据车辆占道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算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 • 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 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行人过街相 对困难一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二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
• • • • 一、机动车道的设计 (一).机动车道 则是指道路上供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 数设计。 • 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 寸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 求。 • 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则是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 的预测值及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2011.08
第四章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 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设 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横断面方向的布臵,所 以一般先做横断面的设计,再做平、纵设 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
• 一、道路横断面基本知识
1. 定义: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 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2. 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 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 3. 规划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 ,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 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 5 )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 省。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 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三、对道路横断面布臵的要求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 的原则,道路横断面可以布臵成为不同的形式。 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臵在不同的道 路上,例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 机动车专用路等,也可以布臵在同一条道路上加 以分隔,其中: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 、三幅路或四幅路,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 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分析比较 •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 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 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 ( 4 )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 动车道在当中,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 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机动车道宽度=所需要的车道数*一条车道 的宽度(m)+两侧的路缘带宽度 • Wc=2(nb+Wmc) • Wc为机动车行道的总宽;n为单向车道条数 ;b为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度;Wmc为两侧的路 缘宽度 • n=Nh/Nm • Nh为设计车辆小时交通量;Nm为一条车道的设计
通行能力
• 2.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两种不同车辆的横向安全 间距约为0.4~0.5米,非机动车离侧石的安全间 距约为0.7米,根据国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 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米,若自行车的比例 高,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6~7米 ,这也有利于远景交通方式产生变化后改造和拓 宽道路,或改作路边停车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绿化带与人行道 • 1.绿化带既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为步行、车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及分隔交 通的重要手段。道路绿化带可分为:行道树绿带 、分隔带绿地和街边绿地,总断面宽度一般占道 路总宽度的15%-30%为宜。人行道上绿带和树穴的 最小尺寸为1.25m。 • 2.人行道所需的宽度可根据步行交通量确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3、三幅路(“三块板”形式) 中间一幅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 侧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特点: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 分隔带上可布置绿带,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 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等。 适用范围: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 道路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路占地较多,只有当 红线宽度≥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四、适用条件
• 1. 单幅路即一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 太大的城市道路。 •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 • 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 同时出现,这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用 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面型式的最空出的优 点。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的相互 干扰则是其缺点。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