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娥冤第3折

窦娥冤第3折

十五)
•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 7.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 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 亢旱三年
•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 妇
•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
点 (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

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
剧 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
蓦(mò)过隅(yú)头:转过墙角。蓦过,迈过、 跨过。隅头:墙角,拐角。 赚(zhuàn):①本义指买卖得盈利,引申为赢 得;获得。②诳骗,欺哄。文中是诳骗、欺哄
【字词预习】
绣闼(tà):指妇女的居室。闼:①本义指小门。 ②门内。③门楼上的小屋。 短筹:这里的意思是短命。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 用的工具,文中比喻寿数。 阑(lán)珊:将近,衰落。阑:将尽。 惫(bèi)赖:泼赖,凶狠泼辣。 撚(niǎn)断脊筋:伤筋断骨,这里形容讨债催逼 得紧迫。撚,揉搓。 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 下的意思。
8.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 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 子。
•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 都只能是四折。
【字词预习】
缥缃(piǎoxiāng):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 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 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争奈:怎奈,无奈。 看觑(qù):照看,照顾。 一向:这里的意思是一段时间以来。
免得婆婆伤心
善良
冤屈
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 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舍、挂念 有所寄托 增加悲剧气氛 更加突出社会黑 暗 ……
如何理解“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 冤”这句话?
①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 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 ②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元曲四大家:关 郑 朴 马
四大 《西厢记》--王实甫《李逵负荆》--康进之
喜剧 《救风尘》--关汉卿《看钱奴》--郑廷玉
四大悲剧
四大爱情剧
《窦娥冤》--关汉卿 《拜月亭》--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西厢记》--王实甫
《梧桐雨》--白朴
《墙头马上》--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倩女离魂》--郑光祖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⑦ 答:A
•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 B. 念 窦 娥 葫 芦 提 当 罪 愆 ( 糊 涂 )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
【典故作用大家谈】
盗跖颜渊:黑白颠倒,善恶混淆; 苌弘化碧: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 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 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
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 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 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 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
【元杂剧】
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 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 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 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 节,介绍人物。
亢旱三年(上天能惩邪恶)
主题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 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 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 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 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 力量。
【课堂巩固】
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窦娥形象大家谈】
第三折
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 几个场面拟个小标题。
押赴刑场 (指斥天地)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第一部分:押赴刑场(指斥天地)
[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 地鬼神
没来由、不提防
冤屈
朗 读 第 体味 一 部 感情 分 唱 词
将天地也生埋怨
怕硬欺软,顺水推船 不分好歹何为地, 错勘贤愚枉做天
【教学目的】
了解元杂剧有关知 识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
把握窦娥形象,认识 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 精神
元代杂剧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元 散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唱
曲 杂剧 (散曲+“科”+“白”唱)+演
一、了解古代戏曲常识,掌握元杂剧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
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 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总结: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代 妇

哀走后街 (悬念)

见蔡婆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反 抗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血溅白练(让人知其冤屈)
誓愿 六月飞雪(上天得到反应) 恨(全剧高潮,反抗顶点)
解答:A
5、对下列句中红色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刽子磨旗、提刀:摇旗;②锣三下科: 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又称“介”; ③行动些:行动起来;④我窦娥向哥哥行 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⑤不提防 遭刑宪:拷打; ⑥兀的不痛杀我也:这; ⑦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 往往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⑦
第三部分:三桩誓愿
[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 大誓愿
血溅白练
作这
(冤深)
者三 用桩
三 桩 誓 愿
层浪


六月飞雪

主 义
(感天)


的誓 是愿 什在 么现 创实 作生 手活

法中
?可

亢旱三年
实 现
(动地)


运用了哪些典故?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找 一 找
【字词预习】
恁(nèn)的:这样的。恁:这样,如此。 忤(wǔ)逆:叛逆;不孝敬父母。忤:抵触. 恓(xī)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委的:真的,确实。 错勘(kān):错误地判断。勘:判断。 前合后偃(yǎn):跌跌撞撞,站不稳。偃:倒下, 倒伏。 瀽(jiǎn):泼,倒。 一陌(bǎi):儿:一叠。陌,量词,“叠”。 罪愆(qiān):过错,罪过。 湛(zhàn)湛青天: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 亢(kàng)旱:大旱。亢,极。
【速读感知,整体把握】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 情节。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整体把握】
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 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故事梗概】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 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 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 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 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 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 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 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 惩治了仇人。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 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 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 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 】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 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 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 构成一种曲调。凡以宫声为主的 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 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 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A.嗟怨jiē 盗跖zhí 提dī防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苌chánɡ弘 变徵zhǐ 湛湛zhàn青天 C.亢旱kànɡ 错勘kān 桃杌wù 哥哥行hánɡ D.埋mái怨 阡陌mò 甘霖lín 官吏每měi
(mán)
2、 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 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 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 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 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 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 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