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简易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准确理解、有意识地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呢?
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反映的是一个命题中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条件对于结论成立的作用。
谈一个命题的条件是否充分、必要、充要时,这个命题必须是确定的。
2.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有了条件A,结论B一定成立();没有条件A,结论B未必不成立,也有可能成立。
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充分条件。
例如: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下雨”就是“地湿”的充分条件,有“下雨”这个条件就一定有“地湿”这个结果,但“地湿”这个结果不一定就是“天下雨”造成的,也许还可能有其他的条件原因,如洒水车洒的、别人喷的等等。
3.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没有条件A,结论B一定不成立();但是有了条件A,结论B却未必一定成立。
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必要条件。
例如:只有阳光充足,菜才
能长得好。
“阳光充足”就是“菜长得好”的必要条件,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菜”不一定就长得好,还需要施肥、浇水等其他条件。
但“菜”要长得好一定要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
4. 充要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
或者说是无条件的。
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有了条件A,结论B一定成立;没有条件A,结论B一定不成立。
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充要条件。
例如:有两条对应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5.在命题“若A则B”中,条件A是结论B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在逆命题“若B则A”中,条件B就是结论A的必要(充分、充要)条件。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和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命题是什么(即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点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学习与运用,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资源。
只要准确理解、有意识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少犯错误,变得聪明起来。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