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复习资料58412上课讲义

金融学复习资料58412上课讲义

金融学复习资料584122012年(下)《金融学(必修)》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 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信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贴现:从终值来推算现值的过程称作贴现或折现。

贴现是把未来若干时期的资金值按一定的利率水平折算成现实期的资金值。

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指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

其中“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

(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

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率)上升。

) 期权合约: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而直接发生金融联系。

比如股票、债券、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

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基础货币: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金融工具: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签发的证明其债券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它对持有者而言是金融资产,对发行者而言是负债。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部分存款准备金。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简答题1.简述本位币和辅币的区别。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足值的铸币。

1、自由铸造。

早期的货币制度允许本位币自由铸造。

2、无限法偿。

本位币的自由铸造可以使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保持一致,并可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使流通中的货币与货币需求量保持一致。

辅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1、辅币用较贱的金属铸造。

2、辅币是不足值的铸币。

3、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4、辅币实行限制铸造。

5、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

2.简述信用货币制度及其主要特点。

定义: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

特点:1、信用货币一般有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信用货币不能与任何金属进行兑换,其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

3、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的调节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仅只有现金,也包括银行存款。

3.简述凯恩斯关于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见下图)。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式中,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L1 (Y )为收入Y 的递增函数,L2( i )为利率i 的递减函数。

图示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4.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政策因素。

2、经济周期。

3、通货膨胀。

4、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5、微观因素。

6、制度因素,利率管制。

5.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哪些?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6.何谓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征有哪些?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签发的证明其债券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它对持有者而言是金融资产,对发行者而言是负债。

特征:金融工具的重要特性为期限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期限性是指债务人在特定期限之内必须清偿特定金融工具的债务余额的约定。

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人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安全性或风险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和收益能够安全收回而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7.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哪三项业务?1、信托投资2、股票业务3、8.简述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我国:M0= 现金M1= 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 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 M2+全部银行存款9.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具体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中央银行制定货币发行的规定及其保证制度。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

(2)为政府提供信用。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

(3)作为最后清算人的银行。

4.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调节货币供应量。

(3)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10.何谓基础货币?简述其构成及特点。

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① 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② 流通性很强;③ 具有派生性;④ 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⑤ 具有可控性。

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②和③两点。

11.解释并比较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与零售物价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2.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3.凯恩斯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三个方面:1、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2、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14.简述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 f (Y ,W ;rm ,rb ,re ,1/P ·d p /d t ;U )M ——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P ——一般物价水平;P MM/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1/P·d 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U——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15.简析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及其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率(r)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2、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3、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的限制。

16.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

17.何谓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并简述其作用及优缺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18.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三、论述题19.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试述通货膨胀及其治理对策。

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

尤其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的国情出发,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既要从宏观经济整体出发,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总供给的不断增长,解决因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的失业率提高问题,又要适度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和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升温;既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整顿经济秩序等综合治理措施,消除通货膨胀的环境因素,又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

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终于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并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间接调控体系,正确地解决宏观经济调控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