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儿童社会工作.ppt

10儿童社会工作.ppt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认知方面能够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包括自主地做决定 ○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与同辈、与成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2)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
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 对儿童个体的认识 儿童观的重要意义: 决定社会对儿童的基本态度 一切涉及儿童事务之工作的出发点 决定儿童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性质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社会性行为动机、内心 的道德体会都增长,对人、事、物的评价片面性减少, 不仅看行为结果而且主要考虑行为动机。成人感的产生 使他们不再完全依靠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强烈要求 道德和评价上的自治。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同伴关系的 影响较大,与父母、成人存在明显的分歧。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3岁左右:自我意识发展出现飞跃,感知到“自我” 儿童期:自我意识逐渐复杂,不仅感知到自我,而且
对自己的情绪、意识也有了自我意识 少年期:具有自我肯定的渴望,对认识“自我”表现
出 兴趣,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
(2)儿童道德的发展 幼儿初期:道德判断带着很大的情绪性、具体性和暗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性质特征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福利性:费用大多应由政府福利经费支出 以社会性服务为主:以为儿童提供福利服务为主 专业要求高 2、儿童工作的功能 保障功能 社会安全功能 发展功能
NO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1、儿童发展的内容 体能发展 智力发展 情绪发展 社交发展
合,也需要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以救济为主的时期(从济贫法颁布前后到19C) 工作对象:主要是孤儿、弃儿和部分贫困儿童 主要手段:领养、寄养等消极救济方式 这一时期值得肯定的贡献:
○各国社会福利的相关法令中大多设有对儿童进行救济 的内容
4、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虽然困境中的
儿童是工作重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的面非 常广泛,既包括补救性工作,也
包括预防性工作;既有局部性工作,也有全局性工 作;因此,儿童社会工作需要专业与非专业手段的结
广义: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是一种制度性 的儿童福利。它是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 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
NO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 支持性服务 保护性服务 补充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 (2)儿童福利政策 儿童福利政策的涵义
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目的在于促 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
1923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应该受到关怀、 爱护和了解;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该有法 定的免费教育;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应该 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有伤残,应该受到妥善的照 顾;如果有灾难,应该优先获得救济;应该有发展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权利;应该有建立友爱、和 平精神的权利;无论何种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地 区和社会,应该享有上述同等的权利。
包括:儿童需求的满足,儿童权利的保障和儿童保护 工作三个方面。
广义和狭义的儿童福利政策
NO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儿童福利政策发展取向 政府社会和家庭责任的划分是影响取向的关键 四种取向: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涉主义、尊重家庭
2、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进化论和复演论 发展螺旋论和遗传学说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人格学习理论:班杜拉 人格认知理论:皮亚杰 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荣格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 发展任务的理论:哈维格斯特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关于家庭和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理论 社区对儿童发展 组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文化人类学理论:米德 社会文化理论:本尼迪克特
○儿童的救助方式日益完善:济贫院 孤儿院 儿童救 助协会(家庭教养式)
2、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20C以来,新儿童福利观产生 ○儿童不再被视为是父母的私人财产,而被视为一个活 的生命 ○对儿童的教育保护,不再是个别家庭的责任,而是整 个国家的责任 ○儿童工作关注的不但是对不幸儿童的救济,而且是对 一切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
示性 幼儿晚期:开始初步从社会意义来判断道德行为的好
坏,但只着眼行为的效果,不能把行为动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儿童道德发展的总特点:
儿童对“公共生活准则的简单认识”随年龄增长而 减少,社会性行为动机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属于内心道 德体会的理由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属于客观陈述的理由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减;随年龄的增大,道德行为动机 斗争越复杂。
NO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儿童福利和儿童福利政策 (1)儿童福利的涵义与类型
儿童福利的涵义 狭义: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 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是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功能 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残补性取向的 消极儿童福利。
第10章:儿童社会工作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0—12岁 2、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1)儿童发展
发展儿童的本质 个体处于儿童阶段的发展特征:
○生理上特别是性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状态,初步具备 生育能力
○情绪方面能够做到情绪自主,具有相对的个人认定和 修正情绪的能力
NO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3、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意义
(1)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信任与不信任(0-1岁) 自主与羞怯、怀疑(2-3岁) 主动与内疚(4-5岁) 勤奋与自卑感(6-12岁) (2)儿童发展变化中的自我意识和道德发展特征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乳儿期:无自我意识; 婴儿期:自我意识初步发展; 3岁左右:自我意识发展出现飞跃,感知到“自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