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章动能定理习题课与实例

12章动能定理习题课与实例

1 1 2 v 2 1 T2 T轮 T链条 ( mR )( ) ( l )v 2 2 2 R 2 1 2 1 mv lv 2 4 2
外力作功(只有重力作功): 初始时链条质心坐标为(参照P95半圆弧重心公式 xC
xC1 1 l R l R 2R [2 R ( )] 0.09759m l 2 4
OB杆作定轴转动,AB杆作平面运动, P为AB杆的瞬心。
PB BO l vB ABl OBl AB OB
1 1 2 2 J P AB J OOB 2 2
T2 TAB TOB
1 1 2 3 2 1 1 2 2 [ ml ml ( l ) ] ( ml ) 2 12 2 2 3
解:(a)正方形木板作定轴转动 初始时静止, T1 0 设OA边转到水平位置时,板的角速度为ω,则末动能:
1 T2 J O 2 2
J O J C m( a 2 1 2 1 2 ) ma ma 2 ma 2 6 2 3 2
a 重力做功: W12 mg ( 2 ) 2
2
由动能定理 T2 T1 W12 ,得:
v2 3 1 2 A l m g (sin 45 sin ) m2 v A m1 1 2 4 6 sin 2
d 将上式对时间t求导,并注意到 v A 为正时, 1 ,得: dt
习题详解
12—2 如图所示,用跨过滑轮的绳子牵引质量为2kg 的滑块A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槽运动。设绳子拉力F= 20 N。计算滑块由位置A到位置B时,重力与拉力F所 作的总功。 分析: 知识点:外力作功 常力的功
W FS cos( F , v)
C
重力的功
W mgh
解:
重力作功:Wg mgh mgAB sin 30
a
应用动力定理,可得: a 2.468 rad / s
a
(b):板作平面运动因不考虑摩擦ΣFx=0,且初始 时静止,板的质心守恒,因此质心沿铅垂线运动。
初始时静止, T1 0
当OA边着地的瞬间,P为板的速度瞬心, 此时的动能为:
1 2 T2 J Pb 2
a 2 1 2 a 2 5 J P J C m( ) ma m( ) ma 2 2 6 2 12 a a W 外力只有重力做功: 12 mg ( 2 ) 2
T1 0
1 1 1 2 1 2 v 2 1 2 T2 T轮 T链条 ( mR )( ) ( l )v mv lv 2 2 2 R 2 4 2 1 l R l R 2R xC1 [2 R ( )] 0.09759m l 2 4
xC 2 0.5m
(2)
重力势能
两种势能的计算
V mg ( Z C1 Z C 0 )
1 V k ( 12 02 ) 2
弹性势能
用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解题步骤与应用动量定理基本相同, 只是计算势能时,注意零势面的选择。通常采用(2)式。
1.6功率与功率方程 w 功率: p dt p F v Fv cos( F , v) p M
以初始位置为零势面,则V1=0,
V2 lg( xC 2 xC1 )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得:
1 2 1 0 mv lv 2 lg( xC 2 xC1 ) v A 2.512m / s 4 2
12-13 周转齿轮传动机构放在水平面内,如图所示。已 知动齿轮半径为r,质量为m1,可看成为均质圆盘;曲 柄OA,质量为m2,可看成为均质秆;定齿轮半径为R。 在曲柄上作用一不变的力偶,其矩为M,使此机构由静 止开始运动。求曲柄转过φ角后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应用动能定理(选系统为研究对象 )。 初始时静止,故 T1 0 设曲柄转过φ角后角速度为ω,则: T2 T杆+T轮
应用动能定理,得: b 3.121 rad / s
a
本题亦可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来做。
12-16 均质细杆AB长l,质量为ml,上端B靠在光滑的墙上,
下端A铰链与均质圆柱的中心相连。圆柱质量为m2,半 径为R,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自图(a)所示位置由静止开 始滚动而不滑动,杆与水平线的交角θ=45°。求点A在 初瞬时的加速度。
(6)建立运动学补充方程:动能定理只有一个标量方程, 若末知量>1,应建立运动学补充方程。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T1 V1 T2 V2 const (1)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势能:质点系在某一位置的势能等于质点从该位置运
动到零势能位置过程中,有势力作功之和。
d (T V ) 0 dt
Wi dT 功率方程: P dt dt
dT P输入 - P输出 - P损耗 dt
1.7 理想约束
理想约束的概念:
约束力不作功或作功的总和等于零的约束。 常见的理想约束: 光滑固定支承面、铰链支座、辊轴支座; 连接两个刚体的光滑活动铰链(中间铰); 连接两个质点的无重刚杆; 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 刚体在固定面上作纯滚动。
W mgh
1 W k ( 12 22 ) 2
2 W Md 1
转矩的功

动滑动摩擦力的功
W FS ( F const )
1.2动能的计算
质点 质点系
1 2 T mv 2
(动能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度量)
1 2 T mi v i i 1 2
n
刚体平动时 刚体
1 3 2 2 其中: J P m2 R m2 R m2 R 2 2 2
vA 2 R
1 l 2 1 2 2 J P1 m1l m1( ) m1l 12 2 3
2 3 1 vA 所以: 2 T2 m2 v A m1 2 4 6 sin θ
外力作功: W12 l m1 g (sin 45 sin )
解法一:用动能定理求解 选系统为研究对象。 初始时杆AB与水平线交 角为θ=45°,动能 T1 0 当θ为任意角时,运动分 析如图(b)所示。杆 AB的速度瞬心为P1,则
vA l sin
1 1 2 系统此时的动能为: T2 T轮 T杆 J P ω2 J P1ω12 2 2
12-8 图所示链条全长l=1m,单位长的质量为 2kg / m , 悬挂在半径为R=0.1m,质量m=1kg的滑轮上,在图示 位置受扰动由静止开始下落。设链条与滑轮元相对滑动, 沿轮为均质圆盘,求链子离开滑轮时的速度。
解:应用动能定理 系统初始动能T1=0 设链条离开滑轮时的速度为v,则系 统末了时刻的动能为:

1.8解题方法与技巧




动能是标量且永远为正值;功是代数量,有正负,须 正确判断其正负,及哪些力做功及哪些力不做功。 重力之功只与起始和终了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弹性力之功也只与起始和终了位置上弹簧变形有关, 与路径无关。当初变形大于末变形时,弹性力之功为 正,反之为负功。 要熟记常见力之功及刚体平动、转动和平面运动时具 有的动能的计算。这里要明确刚体平面运动时的动能 是随质心平动和绕质心转动动能之和。 要明确质点在势力场中运动的特征是机械能守恒,利 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易得到质点速度与位置的关系。 不要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理混淆。动能定理建 立了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转换的定量关系,而机械 能守恒定理只建立了质点系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 系,且只适用于保守系统或非保守力不做功的系统。
F力所做的功:WF=F(OA-OB)
其中:OA=OC / sin 45
OB=OC / sin 60

AB OC * Cot 45 OC * Cot 60 (6 2 3 )m
因此:W=Wg WF 6.29 J
C
12-7 平面机构由两匀质杆AB,BO组成,两杆的质量 均为m.长度均为l,在铅垂平面内运动。在杆AB上作 用一不变的力偶矩M,由图所示位置从静止开始运动, 不计摩擦。求当杆端A即将碰到铰支座O时秆端A的速 度。
(1)选取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因理想约束情况下,约束反力不作功)。 (2)作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3)计算力的功:计算系统由初始位置到末位置时所受的 全部主动力(包括作功的约束力)的功的和。 注意:无论外力还是内力,只要做功,都必须计算其功。 (4)作运动分析:要分清研究对象中每个物体的运动,还 要分清已知运动学参量和未知的参量及相互之间是哪种运 动学关系。 (5)计算动能,建立动能定理方程:计算在运动始末两个 位置的瞬时动能,若应用运动定理的微分形式求加速度, 则计算系统在任意瞬时的动能。
机械能守恒
动能的计算: 质点 质点系 平动刚体的动能 定轴转动刚体动能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1.1外力作功
外力作功的定义
W W F d r (一般式) M1
M2

M2
M1
(Fx dx F y dy FZ dz )(解析式)
常力的功 重力的功 弹性力的功
W FS cos( F , v)
2r


x 末位置时链条质心坐标为: C 2
所以重力功为:W12
lg( xC 2 xC1 ) 2 g ( xC 2 xC1 )
2
l 0 .5 m 2
代入动能定理: T2 T1 W12 解得:
v 2.512m / s
本题亦可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求解。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l W 外力作功为: 12 M 2mg (1 cos ) 2
4 2 2 ml 3
应用动能定理:
4 2 2 l ml 0 M 2mg (1 cos ) 3 2

3 4ml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