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活动、学术研究、职业培训、茶叶经济产业。
了解目前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有志于从事茶文化、茶产业的学生提供信息。
第一节茶文化现状全国和各地纷纷成立了茶文化组织,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等全国性组织,一些省市有茶文化研究会,天津也有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等组织;茶文化报刊有多种,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世界》、《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海峡茶道》、《茶艺》等公开或内部发行;茶文化网站纷纷建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茶文化网:中国茶叶网:三醉斋茶网陆羽网站:中华茶文化学会网站天津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网站: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有600多部,是现存中国古代茶书总数的10倍。
仅名为《中国茶文化》的书就有好几本,陈文华、范增平、余悦、于观亭、陈香白、林治等茶文化专家都在著书立说;《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年《中国古代饮茶艺术》刘昭瑞,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茶文化》姚国坤等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著,东方出版社1992年《中国茶文化》王玲著,中国书店1992年《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黄桂枢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中国唐宋茶道》梁子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刘修明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研书》余悦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陈文华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陈文华先生还著有《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茶文化复兴以后,比较早的茶文化书大概就是陈先生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了,可以说它是茶文化的启蒙书,也是初中级茶艺师培训班讲授茶文化基础知识的主要参考书。
陈先生新出版了《长江流域茶文化》一书,该书是季羡林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抗鼎之作”正如季羡林先生“中国的历史将会越来越长”的论断,茶文化的历史也会越来越长,陈先生认为茶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茶文化经典》陈彬藩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中国茶文化丛书》(10册)余悦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大唐茶文化》丁文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茶乘》丁文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茶文化学》刘勤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舒玉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茶与中国文化》王国安,要英编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年《中华茶文化》黄志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生活茶艺》童启庆,寿英姿编著,金盾出版社2000年《影象中国茶道》童启庆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中华茶艺学》范增平台海出版社2000年《生活茶艺馆》范增平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中华茶人采访录》(台湾卷、港澳卷、大陆卷1-4)还有《台湾茶艺观》、《生活茶叶学》等,总共有十余本范先生的茶文化著作。
向范先生学习茶艺,决不是只学“三段十八步”泡茶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范先生这些书来学习他的茶艺思想,学习他热爱茶文化、几十年如一日追求探索、著书立说的精神。
余悦先生的《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包括《茶文化博览丛书(《中国茶韵》等》5册)》余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还有他的《问俗》、《研书》(浙江摄影出版社)、《家庭茶知识手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等以及他参与编撰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茶叶艺文丛书》(5册)余悦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
他也是知名的茶文化专家,主编和参与编过多部茶文化方面的书籍和教材。
曾有人赋诗赞曰:著书立说知几许,一千八百万雄文。
寇丹先生的《鉴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12月)、《陆羽研究》等。
寇先生的茶文化造诣很深,虽为满族人却长期生活在陆羽的第二故乡湖州,自然对陆羽身世颇有研究,他提出的“陆羽李冶不相恋”等观点,引起学术界的争议,“诚恳各抒己见者有之,谩骂挖苦者有之,综合他人之文搓揉变为自己名下之文也有之......”,但寇先生心态平和,泰然处之,认为能作为一个问题参与争鸣的都是好事,一概欢迎。
沈冬梅女士与人合编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1月)。
沈博士是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年轻的茶史专家。
她擅长研究陆羽生平和国内外不同版本的《茶经》。
陆尧先生的《茶艺实践指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
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话新说”栏目经常发表关于茶馆经营管理方面的文章。
马嘉善(守仁)先生的《冷香斋煎茶日记》(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11月)。
该书以日记体裁记载作者烹茶的时间、地点、茶品、水品,茶具及“煎法”,并有品评和附文,是作者在长安古城“人生有真味,趺坐淪茶汤”的生活写照,内容丰富有趣。
马先生还经常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他如何煎茶煮茶的秘诀,甚至教人们茶梗的煮法,一副难得的古道热肠。
江万绪先生的《图说中国茶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5月)。
江先生是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书记,这本书是他们馆茶艺表演节目的集锦,江先生是副主编,还是策划和撰稿者之一。
他还负责着杭州的华韵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出不少茶艺人才。
舒曼先生的《吃茶去》(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5月)。
陈文华、余悦两位学者作序。
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
郑春英女士主编的《茶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郑春英是北京外事职业高中茶艺班的教师。
她是范老师的弟子。
《茶艺概论》随书附带一张茶艺光盘,详细演示了盖碗泡法、小壶泡法等,郑春英老师还参与了由陈文华、余悦主编的全国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
她还主编了现代旅游业岗位培训用书《茶艺服务》,这本小册子是教育部成人教育司的推荐教材。
刘菂小姐的《普洱茶艺》(北京出版社,2004年9月)。
这位来自云南昆明的茶艺技师是陈云君先生的弟子。
陈先生为她的这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还题写了许多咏普洱茶的诗。
罗文华先生的《紫砂茗壶最风流》(蓝天出版社,2003年4月)还有《罗文华说紫砂壶》和《趣谈中国茶具》。
罗先生是《天津日报》“收藏”版的编辑,也是茶具收藏家,他嗜茶多年,由爱喝茶而爱用茶具,进而收藏、养护、玩赏和研究茶具。
马明博先生编选的茶散文集《茶文化丛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这套书共三册:《一壶天地小如瓜》、《天心月在杯中圆》、《品出五湖烟月味》。
马先生本身就是位青年散文作家,他的几篇茶散文也收录其中。
还有他与肖瑶选编的茶散文集《清香四溢的柔软时光》和《煎茶日记》,前者是文化名家话茶缘,后者是爱茶人以笔墨传茶香。
《中国茶文化》陈香白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国古代茶具》姚国坤,胡小军遍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中国古代茶叶全书》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教释注,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茶史初探》朱自振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于观亭先生的《茶文化漫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3月)。
于先生是茶叶专家,曾任全国茶叶产销集团董事长,目前在好几个全国性的茶叶社团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乔木森先生的《茶席设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
他组织过乔氏茶道表演团,精心编创了多种茶艺茶道表演节目,现又推出了这部新书。
林治先生的《中国茶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11月)。
陈文华先生在为该书作序时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将茶艺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探讨的学术著作,它对中国茶文化理论建设无疑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
林先生出的书还有《中国茶道》、《中国茶情》、《神州问茶》、《中国茶艺集锦》、《茶道养生》等。
侯军先生的艺术论文集《东方既白》(天津杨柳青画社,1993年6月)。
其中第四缉《茶诗风韵》有《自古诗家多茶客》等29篇茶诗话。
这些最早于1991年夏天开始在天津日报副刊连载。
引起远在江西的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先生的关注,将它们全部刊登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上。
侯军先生是天津老乡,担任过天津日报政教部主任,首倡“学者型记者”。
后来到深圳发展,现在已是深圳报业集团的负责人。
他的新书《林泉高致》、《品茶悟道》等。
王旭峰女士的茶文化随笔集《瑞草之国》(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她的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之城》(茶人三部曲)和茶散文集《爱茶者说》、《旭峰茶话》、传记文学《茶者圣——吴觉农传》。
她还是电视系列片《话说茶文化》的撰稿人,她现在又担任了浙江林学院新设立的茶文化学院的教授,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开办了茶文化学方向的四年制本科专业,首次招收了三十名学生,可以预言,他们将是未来茶文化界的精英。
徐金华先生的《徐公茶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这本书是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买到的,意外发现有徐金华先生的签名。
徐先生生活在四川新津,古时属于“武阳买茶”之地。
他是自家窨制的茉莉花茶“碧潭飘雪”的创造者,该茶成为享誉中华的“徐公茶”。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主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年《茶与中国文化》关剑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白云流霞》王琼,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茶道》周文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茶馆》周文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茶史》董尚胜、王建荣,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茶具》胡晓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茶品》汤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名泉名水泡好茶》詹罗九,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茶与旅游》刘勤晋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茶禅一味》靳飞,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茶与中国文化》关剑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茶文化概论》姚国坤,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1月《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藤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石昆牧先生的《经典普洱名词释义》(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
这本书是他的专著《经典普洱》出版之后的补充资料。
石昆牧是我国台湾普茶庄负责人,著名的普洱茶专家。
因热心研究、宣传普洱茶而被评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在天津新文化茶城德暄阁茶苑,石先生一边讲授普洱茶知识,一边冲泡各种口味不同的普洱茶。
他对普洱茶的感觉非常灵敏,据说同一种茶他能泡出几十种不同的口味,甚至左右手泡出来的茶都不一样。
安徽农业大学丁以寿副教授主编的茶文化系列教材:《中华茶艺》《中华茶道》《中华茶史》台湾无我茶会创始人、天福茶文化培训中心总经理蔡荣章:《茶道入门》涌现出一批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