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精讲----《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景物描写》教案
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初级中学梁富军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3.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4、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美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教学环节: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1、激趣引思。
从宋代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引出说明同一个景物从不同的视觉看,风景就会各不相同。
这样的美景如何在我们笔
下写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板题)
2、情景导入。
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高山大川,草原森林……自然界的美景随处可见。
(课件开始步展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序地观察和描写景物。
2.指导学生从多种感官出发,借助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景物。
三、知识讲解
1、认识“景物描写”的定义。
2、什么是景物描写。
通过两个例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景物描写。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景物叙述)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
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
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景物描写)
四、写作引导——-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
1、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初步认知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并分点做好笔记。
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2、示例解说:仔细阅读贾平凹的《风雨》,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角度观察和描写
景物。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视觉的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小结点评:
贾平凹的《风雨》:本文主要从自然景物、动物、人等几方面进行描写。
文中有远景、近景,还有俯视和仰视……
文中有宏观的描写,如对树林子的描写;有微观描写,如柳条“乱得像麻团”“杨叶千万次的变着模样”等。
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如“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
了……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等的细节描写,不仅让读者看清了葡萄蔓的情状,还听到了声音。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
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作细致描写。
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
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写到了哪些感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细细品味。
教师点评: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华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讲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首句:拟人,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
4、,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最后:比喻和拟人,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
)
小结: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
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的酷热一段。
本来用正面描写足矣;
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
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
五、小试牛刀
请你在校园内,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
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角,用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以《校园的一角》为题写几句景物描写。
六、讲解写作范例。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对比范文。
最后通过点评范文,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多种视觉的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七、课堂小结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以及美丽的校园,只要对我们的自然心怀浓浓的向往,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方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美景就会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八、小练习
如果让你在校园内,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
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用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写下来,约300字。
【提示】
1.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角,以《校园之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2.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3.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
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等;
(明确各个小组重点从老师分配的写作角度来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