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角度描写景1

多角度描写景1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1、例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3)这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2、例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画面中从哪些方面来写月光?
(2)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3)这幅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4)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
二、结合经典文段,我们一起归纳能让景物描写显得更加生动的方法。

1、总的原则:选准对象、仔细观察、确定角度、安排层次、锤炼语言、运用手法。

(1)、选准对象,仔细观察,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写景的角度: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2)仔细观察,对景物进行多层次的描写。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由表及里)、感情顺序。

(3)综合运用各种手法。

首先是锤炼写景的修饰语,向前两段文段中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语。

2、调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和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衬托、烘托、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

小结:在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过程中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1)想象就是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写作时想象要丰富,要合理,要集中。

(2)联想就是由当前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两者既有不同但又是互相关联的。

三、赏析以下文段写景时选取的角度、层次和描写手法。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绿》)
四、美文欣赏《雨后花园》
现在已是初夏,但春天仿佛在花园的那一角留住了脚步。

我不经意间瞥见了花园的那一角,便被深深的吸引住,那个春意满溢的一角,如一个在清水中浸洗,金莹剔透不醒的梦。

雨后的花园之上,是澄澈明净的苍穹,如一块璞玉,亮白通透,寥寥的白云如轻纱般漂浮。

烟白色的天空之下,是花园里整齐排列的树。

正值初春,树木冠上,满是繁枝,树叶密密麻麻,相互叠加交错,树影幢幢,细碎的白光透过细密的树叶间隙,洒落在沥青小道上。

偶尔有一两只拳头般大小的小鸟掠过竹篱的顶上,倏的越进花园内,在雨后氤氲的空气里,如同一两个小黑点,逐渐线条清晰,潜进细密的叶子里,感受着雨后满满的温湿,只流下仍然回荡在人们耳边的拍打翅膀的声音,迅疾悠然。

我的心也因花园的静谧而随之澄澈,从而能聆听枝桠上的小叶尖上垂挂的水滴,被雨后的习习凉风拂过,瞬间滴落的声音。

清碧通透的雨滴散入石板路的坑洼里,微微显现出两圈波纹,坑洼里的水宛若被镀上一层玻璃,光彩流转。

这雨后遗落在花园里的小水滴,它在诉说花园里的小秘密,花园内的人内心也因此分外安定。

花园的这一角没有夏天的喧闹,因为春天在这一角停住了脚步,这个轻柔如水的一角在我脑海中定了格,成了一个宁静,没有尘埃,透彻的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