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原则在我国的规定
法制0902 卢婉0904080235 避风港原则是在1998年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第512条中规定的,即当网络服务商实际上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能明显推出侵权行为的事实或情况时,在接到权利人的合格通知后,及时移除侵权内容的,不承担责任。
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条件有三个:一,网络服务商不知道侵权事实的存在,知道既包括明知,也包括应知;二,权利人向网络服务商发出了合格的通知书;三,网络服务商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及时移除了侵权内容。
我国的相关立法也吸收了有关避风港的内容,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2、23条。
依据《条例》第22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以下情形下承担着更高的注意义务:(1)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2)对传输的信息进行了积极的控制或影响(如编辑或修改等)。
以上情形下,即使网络服务商在接到通知后及时采取措施,移除侵权内容,也不能免责。
《条例》第23条规定,网络搜索服务商收到权利人通知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侵权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在第23条又有一个但书,即“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这里又对避风港规则进行了一定限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