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2、柯林武德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

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

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二者的根木区别是: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二者的互补关系是: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

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2、技术性方法3、归纳法4、演绎法5、密尔五法二、简答题: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

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3、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岀“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4、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5、密尔五法:英国哲学家密尔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察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这五种方法都是从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衍而来。

二、简答题:1、简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答: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归纳从个别推知一般;演绎从一般推知个别。

第二,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大于”前提的范围;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则“小于”前提的范围。

第三,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只有或然性的联系;相反,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却具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的互补关系:这两种方法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演绎推理必须有一个“全称”判断作为前提,要通过归纳法去获得;或者提出一个全称判断的假设,做出演绎的结论,然后再去验证,但验证时还得运用归纳法;运用归纳法得岀的结论,若不经过演绎法验证为真,也始终不是可靠的。

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

必须依靠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八章第二节《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习题作业习题作业: -、名词解释:1、类书二、简答题:1、史米訂叟集的方法有几种?2、如何整理史料?3、试列举几种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库。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类书:类书是通过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的编排来以备检索的书籍。

一简咎顾•匚、史屈叟集的方法有几种?答:史料搜集的方法主要有六种:一是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史料,即利用字典词典、目录索引、类书等搜集史料;二是分类搜集史料,即根据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搜集史料;三是追踪搜寻史料,即跟踪其它书籍文章中所提及或征引再查询;四是平时读书阅报搜集史料,即确定选题、立足长远地搜集史料;五是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六是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搜集史料。

2、如何整理史料?答:整理史料的两种方式有两种,一是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必然按照社会经汛政治、文化等分类整理;二是按时间先后的整理,即即把每一种史料,以其所表示的史事之先后,加以编排。

3、试列举几种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库。

答:《二十五史》数据库、《四库全书》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宝典》、《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等。

第八章第三节《史料的鉴别》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校勘2、善本3、校勘四法4、内证与外证1、试述胡应麟《四部正讹》中提出的鉴别伪书的八种方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2、善木:一是宋、元刻木,或称旧木、古木;二是清代学者的精校精注木。

3、校勘四法: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的四种校勘古书的方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4、内证与外证:内证和外证是史料鉴别和历史考证的两种基本证据和考证方法。

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

主要是为了确定文本的时空位置及其真伪。

属于形式的鉴別。

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目的是衡量文本记载的可信度,看其记载与客观史实是否相符。

属于内容的鉴别。

二、简答题:1、试述胡应麟《四部正讹》中提到的鉴别伪书的八种方法。

答:明代胡应麟在前人辨伪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在《四部正讹》中,把辨别真伪书的方法归总为八点:(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即检查最早FI录书是否著录过;(2)“核Z群志,以观其绪”。

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着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5)“核之文,以观其体”。

即核查这部书的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6)“核Z事,以观其时”。

即考查书中所记述Z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即考查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第八章第四节《史事的考证》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求源法2、反证法3、旁证法二、简答题:1、谈谈伪事产牛的原因。

2、简述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3、简述陈寅恪的考据理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求源法:追寻记载该史事的史料之来源的方法。

一般说来,同样内容的史料, 就要选择用时代最早的记载。

相对来说,原始史料比较准确,史事比较真实。

陈垣很重视求源法。

2、反证法: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的方法。

3、旁证法: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订史事的FI的。

这种方法强调“孤证不立”,如果一个历史论断只有一项证据支持,而没有旁证,则该项论断不能成立。

故要力求寻找旁证。

1、谈谈伪事产牛的原因。

答:伪事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从而在史料的取舍、记载的方法和史事的评价上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利益倾向折射到历史记述之中,因而其中掺杂了各种偏见和歪曲。

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2、简述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答: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提岀的历史考证的方法。

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Z新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FI始得为之。

” 二重证据指的是地上之纸上材料和地下之材料。

3、简述陈寅恪的考据理念。

答:陈寅恪的考据理念:(1)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书相互辩证;(2)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Z旧籍互相补证;(3)取外來Z观点与固有Z材料相互考证。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史料》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料2、实物史料3、图画咅像史料二、简答题:1、文盛料可分为几类?试各举一例。

2、简介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料: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屮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用过的有形物品。

包括遗址和遗物等。

如半坡遗址,司母戊鼎等。

3、图画咅像史料:可以细分为图画史料、录咅史料和录像史料,它们是以图画、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展示历史内容的资料。

比如古代的岩画、现代的照片、流传于世的绘画及图谱、名人演讲的录音、各种类型的录像、纪录片等等都是。

二、简答题:1、文字史料可分为几类?试各举一例。

答:文字史料可分为六大类:史部类,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子集类,如《周易》、《孟子》、《昭明文选》等;档案类,如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地方志类,如《大清一统志》、《康熙顺天府志》等;甲骨金石铭文类,如甲骨卜辞、周鼎铭文、石碑刻文等;简帛文献类,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清华简等;外国人著述类,如《马可波罗游记》、《燕行录》等。

文字史料是史料中最系统丰富的部分。

2、简介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答: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是根据史料留存者的故意和无意划分出来的史料。

前者是记述者或回忆者蓄意写下来、说出去让人知道的,这类史料往往掺杂个人偏见或任意褒贬,如人物传记等;后者则是记述者或回忆者无意之间留下来的史料,如账册、选票等。

显然,后者的史料价值比前者高。

第九章第二节《计量史学方法》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计量史学方法2、《苦难时代》二、简答题:1、谈谈计量史学的应用价值2、试析计量史学的局限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计量史学方法: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2、《苦难时代》:美国福格尔和恩格尔曼的合写的一部研允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经济的著作,分《苦难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和《苦难时代:证据与方法补编》两卷。

他们就此问题汇集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史料,运用了一切可供运用的数学工具,通过浩繁复杂的运算,发展了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本是一种高效益经济的结论。

是一部运用计量史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经典著作。

但结论的正确性值得商榷。

二、简答题:1、谈谈计量史学的应用价值答:(1)有助于摆脱历史研究中单一的定性分析,并且能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

(2)有助于揭示普通群众的历史和群众活动的特征、过程及趋向。

(3)有助于促进经济史、社会史、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向以研究现实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