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模块-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模块-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地理综合模块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

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A.水源B.地形C.气候D.土壤2.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A.节约劳动力B.节约水资源C.减少田间杂草D.减轻盐渍化3.“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播种时间提前B.生长周期缩短C.热量需求减少D.光照要求降低图1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 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A.355 m B.400 m C.445 m D.490 m5.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A.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C.湖畔乙处游人戏水D.丁地所在位置地势最低生长期指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时段。

图7是丹江口水库附近区域示意图,表1表示图7中①②③三地植被的生长期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与②地相比,①③两地生长期均较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植被状况,土壤肥力B.纬度位置,光照条件C.水库调节,海拔D.季风影响,坡度陡缓7.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最可能的是()A.冬季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B.夏季降水增多,耕地规模扩大C.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D.大风天气增多,低温冻害频发图9示意我国某河上游某河段水系图,甲、乙、丙是沿岸三个沙地、沙漠区,由于盛行风使沙漠快速推进,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其沙源地最可能是()A.沙地甲B.沙漠乙C.沙漠丙D.河套平原9.宁夏平原独善其身,未被沙漠掩埋,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高B.位于半湿润区C.河流的灌溉D.山脉的阻挡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1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1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丰富,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2 256.16万千瓦,达到“水电三峡”装机规模。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距海洋近B.全年的风速都很大C.距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D.受夏季风影响大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风能由沿海向内陆递减B.图示内陆地区风能最丰富C.图示中南部由于海拔低,风速小D.沿海地区夏季风能最丰富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下列关于该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B.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老C.该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D.该地区冬季盛行西南风16.下列对图中Q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7月B.Q湖湖水盐度最高的季节出现在1月C.Q湖对甲河流的源头起到补给作用D.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17.下图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18.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经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10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 .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 .制造业从业人口数最偏低D .研发人员数最偏低读世界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 阶段的发展,关于甲的正确,说法的是( ) A .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B .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 .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D .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20.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 A .俄罗斯 B .法国 C .美国 D .巴西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甲国面积大约为( )A .100 km 2B .1 000 km 2C .10 000 km 2D .100 000 km 2 22.下列叙述和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 A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MB.受洋流影响,M地区沙洲向北扩展C.由于板块碰撞挤压,海岸线曲折D.形成甲国城镇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水源23.N是著名旅游胜地,6月22日该地沙滩上旗杆影子(黑粗线表示影子,箭头表示移动方向)朝向变化正确的是()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25.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杭州、嘉兴、潮州地区分布。

在古代,人们就在该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

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

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

本区一年养4-5次。

自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素以“丝绸之府”著称,丝绸产品享誉国内外。

(1)简述古人在该区域修建“横塘纵漤”的主要功能。

(2)分析杭嘉湖地区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为使该地区丝绸业做大做强,专家与学者纷纷献策。

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发挥优势谋发展;二是立足国际市场,加大创新谋发展。

请运用地理的视角,谈一谈你对此的见解。

27.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3)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拉开波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

H河水能蕴藏量大。

流域内人烟稀少。

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1)分析马拉开波湖区“湿”“热”的原因。

(2)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H河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4)你认为H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

29.阅读图文材料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有256米,通航期有7—9个月。

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以修筑大型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材料二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1)指出伏尔加河阶梯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说出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为流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3)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欠发达国家。

该国的乌尤尼盐沼,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

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

盐沼中的锂蕴藏量约占全球的一半。

锂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可以用来制造锂离子电池。

有人断言,玻利维亚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然而在政府的控制下,年开采量不足总量的四十万分之一。

(1)说出乌尤尼盐沼出现“天空之镜”所具备的条件。

(2)推测乌尤尼盐沼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简析玻利维亚政府控制锂矿资源开采的目的。

(4)我国某企业拟在该国建锂产品加工厂,试分析在该国建厂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地理综合模块答案1~5.CBADB 6~10.CCBDA 11~15.BCCDA 16~20.CAAAC21~25.CDBBC26.【答案】(1)沟通水系、疏缓急流,利于蓄水和排水,减少旱涝灾害(旱引涝排);加强区间联系,便于部分河段水路运输。

(2)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桑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桑树种植广,饲料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丝绸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支持,技术与产品创新)。

(3)(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发挥区位优势(传承丝绸文化),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出名优产品(进一步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

27.【答案】(1)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这一带多石灰岩分布,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降水,受流水侵蚀的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3)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28.【答案】(1)“湿”: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丰沛;水域面积大,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热”: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

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形平坦,所以水流平缓,含沙量大。

(3)煤、铁、石油、水能等资源丰富;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国家之间协助好,政策支持。

(4)支持:H河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反对:H两流域人烟稀少,电力需求量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破坏河流生态环境。

29.【答案】(1)河流落差较小、封冻期较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