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规范指导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91-01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查420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指导治疗。
结果通过规范治疗,患者认知率提高、意识增强,治疗的顺应性改善,并主动参与防病、治病过程中。
结论糖尿病的规范指导治疗既有利治疗、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又促进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导、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糖尿病;指导;治疗
目前,我国面临着糖尿病的严重威胁,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已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许多病人对糖尿病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规范治疗指导,以致并发症过早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及生活
质量。
我院于2004年8月成立了糖尿病之友门诊,该门诊以糖尿病患者的监测,治疗、健康指导为重点工作。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系统的规范的健康指导和疾病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我院门诊已确诊的t2dm患者随机抽查420例。
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年龄40~65岁,病程3~22年。
按照年
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对参与观察的患者都建立电子病历档案。
对抽查者采
取以下措施:1)叮嘱患者正规服药: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指导,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和全面的。
2)注意饮食:给患者制定食谱。
3)适宜运动:给患者指导选择运动项目。
4)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
5)加强监测血糖,
建立糖尿病的监测日记。
1.3 规范指导治疗具体内容
1.3.1 药物治疗指导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降糖药物进行全面、个体化治疗。
胰岛素治疗时,注意有无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现象。
严禁在治疗中一次血糖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
1.3.2 饮食指导 :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根据理想体重合理控制总热能[1],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
主食提倡粗制米、面和杂粮,多食用绿叶蔬菜、豆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少吃含脂肪丰富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多选用鱼、禽、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伴有肝肾疾病者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在血糖控制理想时,两餐之间可加水果,多喝水,少吃盐,尽量戒酒。
1.3.3 运动指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根据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
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气功等,要循序渐进,开始运动不可间断。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运动。
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一些糖果、甜食。
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甜食。
1.3.4 定期监测血糖: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及时了解
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1.3.5 并发症的监测和防治: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造成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2]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足部检查,积极治疗、去除危险因素并进行足部护理及运动,同时定期检查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浆总胆固醇、血压、眼底等项目。
1.3.6 心理疏导和支持教育: 规范治疗让患者信心倍增,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多、容易复发等特点,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还有患者对疾病存在满不在乎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知识教育。
指导他
们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丰富业余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
1.4 随访方案制定电子病历,详细记录患者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健康状况、治疗情况,电话通知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
患者可进行电话咨询,并安排复诊时间,通知讲课、义诊活动等。
2 效果
通过规范治疗指导,使患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认识,都
能积极配合随访,参加糖尿病讲座、主动参与到治病、防病的过程中。
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认识明显提高。
空腹、餐后2 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均达标率。
在饮食方面,许多患者学会了营养搭配,改变了以前大吃大喝或过分限制主食及偏食的习惯,减少了吸烟、饮酒等。
运动方面,患者主动参与步行、慢跑等各项锻炼,合理制订运动计划,运动量较前明显增加,体重基本控制到了理想水平。
心理方面,患者从抑郁、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相互鼓励,相互减压,消除了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通过糖尿病规范治疗指导,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控制血糖,而是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善加合理的药物治疗,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多,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建立了相互信任。
缩短了医患距离,在医生为患者服务的同时,落实了医生的工作计划,促使医务人员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已有研究表明,社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社区的医患服务
平台,有利于近距离、面对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识和健康信息,提高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0:13457.
[2]郎江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j〕.糖尿病新世界,2004;
5:810.
[3]郭锡明,陈建荣.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
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6970
作者单位:516211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