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论文总结————————————————————————————————作者:————————————————————————————————日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6 分校直属学院附件1:甘肃电大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本科)2015 级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表分校:(盖章)直属学院工作站:班级代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题目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答辩小组评语答辩小组成员签字年月日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审查意见审核盖章年月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审核盖章年月日核意见附件2: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课题名称: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号:地方电大教学点:直属学院科研指导教师:课题计划经费:0元研究起止年月:2015.01.01—2015.09.01课题类别: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课题来源:√自选指导老师其他是否为立项课题:否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人的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患病后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十分重要,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研究目的:通过传授糖尿病的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锻炼,纠正已发生的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减轻对胰岛细胞的刺激,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1] 程连心. 糖尿病的护理.时珍国医国药[J].时珍国医国药.2009,09.[2] 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3] 周云辉,周晓艳.谈谈糖尿病的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7,7(6):7.14.[4] 杨晓枫,陈蜀平.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8-19[5] 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6] 陆菊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428-429.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2)心理教育;(3)饮食指导;(4)运动治疗(5)用药指导。
研究方法:住院、门诊患者,居家患者均采用面对面调查。
3.研究的阶段计划3.1 确定研究对象3.2 收集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不嗜烟酒状况3.4 对照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附件3: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者工作单位:作者姓名:【论文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定一套科学的糖尿病知识教育,科学合理的食谱,使患者血糖获得有效的控制,积极防止并发症。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功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对这类病人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用药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也日趋增加。
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又不是靠简单的吃药、打针所能解决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
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手段。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且花费少,收效大,是诊治糖尿病最佳的方法。
1.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多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微生物感染、激素异常,精神因素,肥胖、年龄等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
临床上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以2型糖尿病为主。
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顽固,短期难见显效,故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愈方法。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2.1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多进行知识宣讲,鼓励患者心理放松,积极治疗,乐观面对。
对患者进行宣教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让他们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以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出现不同器官并发症患者,让他们明白延迟和制止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可减少糖尿病的致残和死亡。
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
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2.2饮食指导2.2.1 原则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
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具体需注意:(1)避免甜食:因为此类食物会被身体很快吸收,令血糖上升。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
(3)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4)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
2.2.2 简单食谱定量我们在制定食谱时,根据患者体质胖瘦,发病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职业、劳动强度等因素,计算出各类食物成分所产生的热量,再结合患者所需要的热量,科学计算出食谱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各占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少于30%,蛋白质10-20%,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约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占2/5,既要充分考虑减少胰岛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的正常需要。
为了让社区的饮食指导知识简单易懂,也可让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按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安排:一是1斤蔬菜1袋奶;二是2两豆腐;三是3两肉蛋鱼;四是4钱油(20g,2汤匙);五是5两主食(男士5~6两,女士4~5两);六是6g盐。
2.3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具有降糖、降压、减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甘油三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还可以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
安排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适量,避免过度劳累的原则,了解运动的禁忌证:血糖>16.8 mmol/L、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肌酐176 μ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合并急性感染的病人。
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时以中等强度为适宜,简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运动中的脉率:运动中脉率=170年龄(岁);根据患者的病情、爱好去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游泳、老年迪斯科、气功及家务劳动等。
一般在饭后1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每日2~3次,每次30~60 min。
运动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卡以应急需[2]。
2.4药物治疗2.4.1 口服用药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嘱患者要按时服药。
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这些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min,因此,一般在饭前30min左右服药。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是惟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药,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渗透致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果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
a-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拜唐苹、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在服用该类药时,必须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
还有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该类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h,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min服药效果最好。
2.4.2 胰岛素指导胰岛素制剂应尽可能放在2℃~8℃的冷藏柜中储存。
在注射前30min取出,放在常温中使之回暖,这样可避免在注射时有不舒服的感觉。
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免频繁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皮下组织萎缩、影响药物吸收。
随着胰岛素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糖尿病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师的专业指导,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工作的胰岛素:将小剂量的胰岛素昼夜连续输入体内,再依据进餐和活动情况输注餐前胰岛素,能持续24h平衡血糖,推迟并发症发生平均15.3年。
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查1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后+睡前)[3]。
2.4.3 低血糖的处理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严密观察,凡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头晕、多汗、面色苍白或昏迷等症状时应想到低血糖的发生。
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有时无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志丧失。
因此凡意识不清的糖尿病患者均要想到低血糖的可能。
应即刻测血糖,可在抽血后不等血糖报告,即给予糖水、果汁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以争取抢救时间。
2.5 出院前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来院复查血糖情况,绝对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控制饮食,生活要有规律,并注意个人防护,如有疑问来电咨询。
小结: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治疗,而社区的饮食控制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饮食具有一定科学性,各种营养素必须按一定比例摄入,使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全面掌握饮食治疗的方法和步骤,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了解膳食宜忌,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低病残、病死率。
【参考文献】[1] 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2] 杨晓枫,陈蜀平.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8-19[3] 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附件4: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姓名授课对象实习学生学时30分钟日期2015/6/25学号授课名称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教学目的及重点:目的:使学生掌握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