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 K+ OH- Cl-B.Na+ Cu2+ SO42- NO3-C.Ca2+ HCO3- NO3-K+D.Mg2+ Na+ SO42- Cl-2.如表所示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溶液一定含有SO32-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D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说明酸性:H2SO3>H2CO3A.A B.B C.C D.D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出,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含氯消毒剂说明含有氯元素的化学物质都有消毒作用。
B.有效灭活病毒原理主要是使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
C.过氧乙酸的消毒能力主要是因其呈酸性。
D.居家常用的84消毒液与75%乙醇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会更好。
4.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利用下列装置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NaHSO4。
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 植物油和溴水混合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溴水褪色植物油萃取了溴水中的Br2将Cl2通入滴有酚酞NaOH的溶B褪色Cl2具有漂白性液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C 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水D 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上晶体逐渐变白色浓硫酸的吸水性A.A B.B C.C D.D6.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量的气体,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A.1:3 B.3:1 C.1:1 D.4:37.已知HNO2在低温下较稳定,酸性比醋酸略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pH范围>7 <7产物NO3-NO、N2O、N2中的一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碱性条件下,NaN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ClO-=NO3-+Cl-B.向冷的NaN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到HNO2C.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HNO2D.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滴有淀粉的氢碘酸,溶液变蓝色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家庭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C.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D.中国天眼FAST 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9.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最适宜的试剂是()A.AlCl3、氨水、稀盐酸B.、氨水、稀盐酸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原子数目为0.6N AB.常温常压下,11.2L乙烯所含分子数目小于0.5N AC.常温常压下.4.4gN2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含的原子数目为0.3N AD.常温下,1molC5H12中含有共价键数为16N A11.下列液体中,滴入水中出现分层现象,滴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层现象不会逐渐消失的是(不考虑有机物的挥发)()A.溴乙烷B.乙醛C.橄榄油D.汽油C H OCl,该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有气体生成。
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几种(不1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49考虑立体异构)A.8 B.10 C.12 D.1413.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取ag混合物用酒精灯充分加热后质量减少bg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后质量增加bgC.取a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滴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VmLD.取a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滴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VmL14.某有机化工原料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15.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盐中均加入一定量的“碘”。
下列关于“碘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碘盐”就是NaIB.“碘盐”就是适量的碘酸钾(KIO3)与食盐的混合物C.“碘盐”应保存在阴凉处D.使用“碘盐”时,切忌高温煎炒16.钒钢具有高强度、弹性优良、抗磨损、抗冲击等性能,可用于汽车和飞机制造。
一种从石煤(含SiO2、V2O3、V2O5和少量Fe2O3)中提取V2O5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VO2+VO2+Fe2+Fe3+P2O4+TBP+煤油中的溶解度很大较小0 很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减小石煤矿粉粒径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任写一条);生成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从整个流程来看,“还原”的目的为_______。
(3)实验室模拟“萃取”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4)“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
VO2++V2++2H+。
(6)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3++H2O充电放电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②两极区被质子交换膜隔开,放电时,若外电路转移2mole-,则正极区溶液中n(H+)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mol。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7.某兴趣小组以乙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药物普鲁卡因:已知:,(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一个分子中有11个碳原子(2)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1mol化合物Ⅰ能与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
(3)化合物Ⅰ在浓H2SO4和加热的条件下,自身能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Ⅲ,写出Ⅲ的结构简式___。
(4)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B(无机试剂任选)的有关反应,并指出所属的反应类型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18.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 x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1)已知4CO(g)+2NO2(g)4CO2(g)+N2(g) ΔH=-1200 kJ·mol−1①该反应在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②对于该反应,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温度T1>T2),下列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③某实验小组模拟上述净化过程,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甲、乙两种方式进行投料,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甲中CO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两种方式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甲______乙(填“>、=、<或不确定”,下同),NO2的浓度:甲______乙。
(2)柴油汽车尾气中的碳烟(C)和NO x可通过某含钴催化剂催化消除。
不同温度下,将模拟尾气(成分如下表所示)以相同的流速通过该催化剂测得所有产物(CO2、N2、N2O)与NO的相关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①375℃时,测得排出的气体中含0.45 mol O2和0.0525 mol CO2,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采用NO模拟NO x,而不采用N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铁、碳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Fe(H2NCONH2)6](NO3)3的名称是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
该化合物中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碳原子为____杂化,NO3-的空间构型为____。
(2)目前发现的铝原子簇Al13的性质与卤素相似,则原子簇Al13属于____晶体。
Na[Al(OH)4]存在的化学键有___(填字母)。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氢键F金属键(3)已知:反应后,当σ键增加了1 mol时,π键___(填“增加”或“减少”)了____个。
(4)多原子分子中各原子若在同一平面,且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则p电子可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形成“离域π键”,如SO2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可表示成π34,则(咪唑)中的“离域兀键”可表示为_______(5)奥氏体是碳溶解在r-Fe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如图所示。
若晶体密度为d 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写出简化后的计算式即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分析】溶液为强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H+,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有色离子不能存在,然后根据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A、OH-与H+反应生成H2O,因此该离子组不能在指定的溶液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Cu2+显蓝色,故B不符合题意;C、HCO3-与H+发生反应生成H2O和CO2,在指定溶液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审题,溶液为无色溶液,含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常有的有色离子是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色)、MnO4-(紫色)。
2.D【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分析解答。
【详解】B.溶液中可能含有HSO3-,故B错误;C.具有漂白作用的不仅仅是二氧化硫,融入氯气也可以使品红褪色,故C错误;D.先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进而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