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与均衡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最终会起到破坏作用,具体表现在
以下方面:第一,通货膨胀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第二, 通货膨胀导致了投资率下降。第三,通货膨胀造成技术进步缓慢。 第四,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第五,通货膨胀对 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三、货币供给量的测算
四、货币供给量的制约因素
(一)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意向 (二)信贷资金供求双方的经济行为 (三)社会公众的持现愿望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动态上基本保持一致
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
币均衡则可表示为:
Md=Ms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货币均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前提条件。如果总需求小于 总供给,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处于萎缩或萧条状态。反之,整个社会 经济必然处于过度膨胀的状态,物价水平上升。
三、货币均衡的标志
在价格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如果只是引起 生产量的增加,而物价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波动,说明货币供求是均 衡的;反之,如果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并没有对生产量的增加产生 多大的剌激作用,而是引起了物价水平的大幅涨落,这就意味着货 币供求出现了失衡。
1.紧缩政策 2.物价与收入政策 3.改善供应政策 4.货币政策改革
二、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少于实际需求量,从而
引起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1.有效需求不足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3.结构性因素 4.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5.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
第四节 通货波动
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市场货币供给量超过了
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 现象。世界各国通常以物价指数来度量通货膨胀。 1.消费物价指数 2.批发物价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 温和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快步或小跑式通货膨胀。 2.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 隐蔽的通货膨胀;公开的通货膨胀。 3.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所谓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政府、企业、单位和个
人)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财产而产生 的对货币的需要。
1.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2.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是对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共同需
求 3.货币需求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的综合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货币需求量的理论模型
(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 (二)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M0=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各种短期信用工具
(三)通货紧缩的效应 1.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的衰退 2.通货紧缩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3.通货紧缩会造成消费需求水平的持续下降 4.通货紧缩影响金融的良性循环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1.实施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2.努力提高消费水平 3.改革汇率制度或实施汇率调节
(二)货币需求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强调货币 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在分析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上, 探讨一个国家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货币的名义需求与真实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通常以Md表示;而真实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剔除了通货 膨胀因素后的真实货币购买力,通常记作Md/p。它们之间的区别就 在于是否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
(二)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
(个人持有)
M2=M1+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
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二、货币供给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依靠银行存贷款机制间接供给 的。在这种间接供给机制中,中央银行起基本的、主导的作用,商 业银行起扩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