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李家华课件创业基础

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李家华课件创业基础


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是创业者的自觉行为过程。 同理,创业学习也应该是创业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和积累
经验的过程。 创业学习者以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新
经验进行获取,并藉此形成适合自己的创业行为方式,并 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捕捉和创造出相应的创业机会 。 因此,真正的创业其实是一个学习过程。
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 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和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开展 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有着内涵方面的密切契合,我们要秉承实 践育人理念,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搭建实践育人 载体,强化实践育人措施,真正把实践育人作为高校加强创业 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李家华 课件) 创业基础
内容安排
1
问题导入
2
教材背景
3
教学手册
4
教学思考
一、问题导入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必修课?
创业学生谈创业教育
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是鼓动学生不学习,更不 是让每个人都去创业,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吴天际,今年刚从美国加利福尼 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学位,现正与两个同学一起 创办自己的公司,公司结合了三个同伴的专业优势,致 力于康复仪器设备的研发。“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 种创新精神”,同时接受过本土和海外教育的他这样谈 论自己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要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既需要从外部解决营造创业氛围 和优化创业环境的问题,更需要从内部解决好大学生自身素 质能力提高的教育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 训练,唤醒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培育创业精神,锻炼 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未来自主创教业育、部灵示活范就教业材和《职创业业发基展础做》 好准备。
据《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在中学阶段接受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创业有明显帮助。 “满意的创业教育课程”、“适合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
“学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很紧密”对已经开始创业 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创业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对选择创业时间有一定影响。积极参 加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显著帮助; 很了解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能显著提升自己对创业前景的自 信,舒缓一定的迷惘。
二是创业教育主渠道建设明显加强。许多高校积极开发创新创 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江苏90%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 程,黑龙江大学设置了8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
三是结合专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黑龙江 大学探索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温州大学初步形成创业教育与 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是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多样。许多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 实践活动。江南大学依托科技园区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 、研究于一体的创业教育链,探索形成了“园区助推型”创业 教育新模式。
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在 “做中学”,着力培养创业能力。
一方面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得以 加强,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项目设 计、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 、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1、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和水平。 教育部高教司集中全国创业教育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组编了 《创业基础》示范教材供高校选用。也鼓励各地各高校组织优秀 专家学者,按照《基本要求》,结合地方实际,编写出能够反映 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最新经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读性的教材。 2、教育部高教司还组织专家录制创业教育视频公开课,建设创 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解决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师资的难 题。 3、加大力度培训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开展以《基本要求》为主 要内容的师资培训工作,帮助创业教育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从长 远看,鼓励高校选派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或挂职, 鼓励更多相关行业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到学校兼职或 挂职任教,建立一支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高水平 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创业课教师谈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教 育的轨道,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教育模式上大做 文章。
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 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已经阻碍了创业人才的培养。
创业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建立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方 面,需要确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基点,调 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今年召开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 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
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重点谈了以下 三个观点:
1、创业教育重要性得到较高认同 2、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 3、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需要破解
教育部示范教材《创业基础》
一是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得到较高认同。许多高 校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 学生就业,都需要加强创业教育。
在课程目标上,通过“创业基础”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 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商业活动,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不确定 性,面临许多障碍和风险,由此导致很高的失败率。
总结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只有创业的激情、 优秀的创意及自己的团队是不够的。由于欠缺必要的管理经 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以及足够的 资本支持,使得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创业基础》的学习目标
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创造性的课程设计,创业课程的性质和目 标设定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和创业学习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 。
在课程性质上,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 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 于2学分。各章的课时分配为6、4、6、6、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