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医学PPT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医学PPT
LDH、ALT、AST、醛缩酶、碳酸酐酶III 肌红蛋白 尿肌酸(<200-300mg/24h)
自身抗体
抗合成酶(antisynthetase) 25-30% 抗标记认识分子(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Anti-SRP)
4% 抗核抗体
抗Mi-2(核蛋白复合物)8%,见于DM 抗56000(56000核蛋白)85-90%,所有肌炎
临床表现
皮肤病变
gottron征(70%) 眶周红斑(向阳性红斑,54%) V形征(31-36%) 技工手(33%) 钙化 醉酒貌
临床表现
关节病变(15%) 雷诺现象(20-30%) 肺(36%) 心(尸检25%) 胃肠道 肾
实验室检查
CK升高(95%)
CK-MM(横纹肌,代表95-98%的CK) CK-MB(心肌,占血清的20-30%) CK-BB(脑、平滑肌)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
特征
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自身免疫)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血清肌酶升高 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 病理:肌肉炎症和坏死
➢血清: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 ➢横纹肌:有淋巴细胞浸润
Bohan和Peter分类(1975年)
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DM) 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 儿童期DM或PM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
抗Mi-2
临床特征(见于DM)
与HLA-DR7-DQAI*0201有关 颈胸部“V字征” 皮肤角质增生 治疗反应好
诊断
临床表现(对称、进行、近端肌无力 ) 血清肌酶(CPK、LDH)升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低幅、短时限、多相波 纤颤、正锐波和插入 自发性高频放电
肌活检:坏死、再生、炎症 皮肤改变
治疗
免疫抑制剂(激素3个月仍无效者)
甲氨蝶呤(MTX)7.5-15mg/周,最大25mg
环磷酰胺(CTX)口服1-2mg/kg,IV-CTX
硫唑嘌呤
2mg/kg,唯一双盲对照观察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实验性治疗
血浆置换 环孢菌素(CsA)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 全身放射治疗
1:2(伴CTD者1:10,伴肿瘤者男多女少)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因
感染
小RNA病毒
遗传 药物 肿瘤
• 发病机理
– 细胞免疫(PM) – 体液免疫(DM) – 血管病变(儿童DM)
临床表现
肌炎
受累肌肉
肩带肌、髋带肌、颈肌、口咽肌、呼吸肌、心肌
临床表现
肌无力、肌痛、肌压痛、肌萎缩
预后
时间 1947-1968 1970-1981 1990-1997
5年生存率(%) 7年生存率(%) 65 80.4 85.3
53 72.8 80.2
预后
死亡原因
肺 心 肿瘤 感染
例如:185例,死亡15例 ➢肺:7 ➢心:4 ➢消化道出血:2 ➢肿瘤:1 ➢感染:1
Witaker分类(1982年)
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DM) 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 儿童期DM或PM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 ➢ 包涵体肌炎 ➢ 其他(嗜酸粒细胞肌炎,局灶结节性肌炎)
流行病学
1863年,德国Wagner首先报道PM 1887年,Unverrecht报道DM 患病率:5-8/10万,儿童: DM > PM 年龄:双峰性 (5-14岁,40-60岁) 男:女
临床特征(见于PM/DM)
与HLA-DR3-DQAI*0501有关 发热(87%) 肺间质病变(75%) 技工手(71%) 关节炎(70%) 雷诺征(60%) 治疗反应:中等,易复发(60%)
抗标记认识分子(Anti-SRP)
临床特征(见于PM)
起病:非常急(秋季好发) 肌炎重(严重肌无力、肌压痛) 多累及心肌 治疗反应差
抗合成酶(antisynthetase)
抗原
抗Jo-1(组氨酸tRNA合成酶) 抗PL-7(苏氨酸tRNA合成酶) 抗PL-12(丙氨酸tRNA合成酶) 抗OJ(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 抗EJ(甘氨酸tRNA合成酶)
18-20 <3 <3 <2
<2
阳性率(%)
抗合成酶(antisynthetase)
鉴别诊断
结缔组织病 神经肌疾病 内分泌病和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肌病 中毒性肌病 感染(旋毛虫病等)
鉴别诊断
结缔组织病
风湿性多肌痛 纤维肌痛症 嗜酸性肌炎 混合结缔组织病 重叠综合征
治疗
激素——首选 剂量:成人:1-1.5mg/kg,儿童:2mg/kg 疗程:
4-6周,如CPK下降,减量(<10mg/月) 如CPK持续升高,不宜减量 维持治疗:5-10mg/d,至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