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冠心病
N Eng J Med 2009;360:961–972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稳定型冠心病 的治疗策略及比较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病理基础
冠状动脉的固定性阻塞病变(解剖改变)
左主干狭窄大于50% 一支或多支冠脉主要血管狭窄大于70%
微血管功能不全及冠脉痉挛(功能异常)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推荐 低剂量阿司匹林适用于每个SCAD患者 氯吡格雷适用于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 他汀适用于每个SCAD患者 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心衰或糖尿病同时建议使用ACEI或 ARB
级别 I I I I
水平 A B A A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药物治疗策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小结 part I
再血管化治疗VS优化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后患者:再血管化减少死亡率、心梗
左室功能不全:再血管化改善患者生存率
多支病变及大面积缺血:再血管化显示出优越性
左主干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无可争议的优势
低危SCAD患者:除减轻症状并无改善预后作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小结 part II
稳定性冠心病传统诊断标准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危险度分层
分层依据:
临床危险评估
心脏收缩功能
对负荷试验反应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危险评估
临床症状、体征 既往病史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 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吸烟) 实验室检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再血管化治疗(PCI)
• DAPT及支架(Part 1)
推荐 无长时间DAPT禁忌症者推荐使用DES 级别 I I I IIa IIa 水平 A B A C C
阿司匹林适用于择期PCI患者
氯吡格雷适用于择期PCI患者
持续氯吡格雷服用但仍发生支架内血栓者推荐换用用普拉 格雷或替格瑞洛
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临床表现
劳力性胸痛
心外膜血管固定性狭窄
微血管功能不全
血管收缩所致非固定性狭窄
上述各样因素的混杂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静息性胸痛
血管痉挛(或性) 局部的心外膜血管 弥漫的心外膜血管 微血管 上述因素的混杂
无临床症状 缺血性心肌病改变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Unknown
• 十年随访结果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Unknown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DANAMI研究
Conservative Group (n=505), n (%) Male History Angina pectoris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Smoking Employ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terior Q wave Inferior Q wave Anterior non–Q wave Inferior non–Q wave Undetermined Type of inducible ischemia 418 (83)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n=503), n (%) 413 (82)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第一医院
• 血脂控制:LDL-C <1.8 mmol/L (,70 mg/dL) 或 LDL-C至少降低50%基础值
冠脉解剖结构未知前提下不推荐预先使用氯吡格雷 择期PCI前后不推荐根据常规的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 低危择期PCI患者不推荐使用普拉格雷及替格瑞洛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FFR、IVUS及OCT
推荐 FFR推荐适用于无缺血客观证据但可能会影响冠脉血 流的病变 FFR<0.8的狭窄病变在有缺血症状及心肌负荷试验阳 性患者中推荐再血管化治疗 IVUS及OCT可考虑用于鉴定斑块的特性 IVUS及OCT可考虑用于改善支架的释放 中度狭窄病变无缺血的客观依据或无FFR<0.80者不应 考虑再血管化治疗 级别 I I IIb IIb III 水平 A B B B B
• MASS II研究 • SYNTAX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MASS II研究
• 多支病变患者
Circulation 2010; 122:949–95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YNTAX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09;360:961–97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推荐
推荐使用短效硝酸酯类 一线用药:β-RB和/或CCB控制心率及改善症状 二线用药:长效硝酸酯类/依乏布雷定/尼卡地尔/雷诺嗪依 据血压、心率及耐受程度 曲美他嗪可作为二线用药 根据病情,特定患者二线用药可升级为一线用药 无症状患者伴大面积心肌缺血(>10%)应考虑β-RB
CASS的注册研究结果(P<0.001)
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 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12年存活率 91% 74% 59% 5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治疗策略
非侵入性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
再血管化治疗策略
冠脉PCI治疗
CABG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 改善饮食习惯 运动:中-高强度锻炼3次/周,30min/次 性生活前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NYHA II-III) 体重控制
A (angina+ ischemia)
B (angina only) C (silent ischemia)
139 (28)
79 (16) 287 (57)
143 (28)
80 (16) 280 (5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irculation 1997;96:748–755
P=0.45
P=0.0038
P<.00001
P<.0000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irculation 1997;96:748–755
左室功能不全
CASS注册研究
STICH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TICH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11;364:1607–16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再血管化治疗VS优化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后患者 左室功能不全 多支病变及大面积缺血 左主干病变 低危SCAD患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肌梗死后患者
SWISSI II研究
DANAMI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WISSI II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DAPT及支架(Part 2)
推荐 对于某些高危的择期PCI患者(如左主干、支架内血栓史 或2DM)可考虑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 级别 IIb IIb III III III 水平 C C A A C
若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型检测的结果会导致治疗方案的 明显改变,对于某些特定或高危患者(如高危出血、依从 性差或既往支架血栓)可考虑使用
低危SCAD患者
COURAGE研究
BARI-2D研究
FAME-2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OURAGE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Eng JMed 2007;356:1503–15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Eng JMed 2007;356:1503–15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运动负荷心电图
危险组(评分) 低危(≥+5) 中危(-10~+4) 高危(<-11) 总百分数(%) 62 34 4 4年存活率(%) 平均年死亡率(%) 99 95 79 0.25 1.25 5.0
负荷影像检查(负荷核素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客观的评估窄的部位、范围和严 重程度
血压控制:推荐<130–139/80–85 mmHg,糖
尿病推荐<140/85 mmHg
• 血糖控制:HbA1c~7.0% generally ,6.5%–
6.9% on an individual basis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症状药物
硝酸酯制剂 钙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 PCI VS OMT改善SCAD患者症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l J Med. 2008 Aug 14;359(7):677-87
BARI-2D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09;360:2503–2515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