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应急预案正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沈阳市地铁一号线五标段施工工程盾构施工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贯彻“安全地铁、人文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的建设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针对市区内施工特点,慎重安排施工方案,加强施工安全控制,确保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及人身安全,特制定地铁施工应急预案。
该应急预案综合考虑各施工作业面的施工条件及各专业工程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工期,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应急策划: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工程概况本标段盾构区间包括重工街站~启工街站区间、启工街站~保工街站区间。
盾构区间全长延米。
由重工街站~启工街站区间和启工街站~保工街站区间组成,其中重~启区间起点里程为DK6+,终点里程为DK6+,区间长度为米。
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圆形断面,线间距为13米。
区间线路沿建设西路南侧绿化带走行,先东西向延伸约500米后折向东南,线路纵向呈“∨”型坡,最大纵坡为25‰。
区间隧道结构底最大埋深米(覆土厚度米),最小埋深米(覆土厚度米)。
于区间里程DK7+600处设置一同废水泵房合建的联络通道。
启~保区间起点里程为DK6+,终点里程为DK7+,区间长度为米。
区间线路沿建设西路南侧绿化带走行,线路纵向呈“∨”型坡,最大纵坡为25‰。
区间隧道结构底最大埋深米(覆土厚度米),最小平均埋深米(覆土厚度米)。
于区间里程DK6+347处设置一同废水泵房合建的联络通道。
盾构隧道采用一台Φ6250mm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
隧道衬砌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装配式衬砌错缝拼装,整环衬砌由6块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即3块标准环(A型管片)、2块邻接环(B型管片)和1块封顶块(K型管片)组成。
区间隧道及其联络线隧道的防水等级为二级。
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本标段所处地铁一号线自东向西沿轴线穿越浑河冲洪积扇,表层第四系地层广泛发育,沉积韵律较为明显,厚度较大。
地层由西向东颗粒逐渐变粗,粘性土层逐渐变薄。
本标段隧道掘进地层主要为(④-1)粉质粘土、(④-3)粉细砂、(④-4)中粗砂、(④-5)砾砂、(⑤-2)粉土、(⑤-4)中粗砂、(⑤-5)砾砂层。
其中砂性土透水性强,容易出现涌水和流砂现象,从而引起开挖面失稳和地面下沉。
特别是突发性的涌水和流砂,随着地层空洞的扩大会引起地面大范围的突然塌陷。
在穿越(④-4)、(⑤-4)、(④-5)、(⑤-5)层局部含有砾卵石的中粗砂、砾砂层时,容易出现由于被切削头带动而扰动地层造成的超挖和地层下沉。
在穿越(④-1)粘性土地层时,应注意因粘着造成盾构设备或管路堵塞。
以及由于开挖面存在两种软硬地层而由此造成的盾构在线路方向上的偏离。
(④-4)、(⑤-4)中粗砂层、(④-5)、(⑤-5)砾砂层为含卵砾石层,根据抽水井勘探资料,最大粒径达400mm。
工程水文地质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性质和含水层结构特征的不同将整个区段地下水由上至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更新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现场抽水试验综合渗透系数为d。
全新统含水层与更新统含水层之间由粉质粘土(⑤-1)层隔开。
上更新统含水层水量丰富,是工业、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开采层。
中下更新统含水层补给条件劣于上更新统含水层,为承压水,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相应标高。
地基土渗透性表2 工程施工环境地面交通情况本工程主要经过区段为沿建设西路南侧的绿化带,隧道沿途横穿的街道有:启工街、肇工街、富士二街、富士四街、马壮街、卫工明渠以及卫工明渠上的桥、德工街等。
其中肇工街是一条交通主干道,车流量大,卫工明渠以及卫工明渠上的桥,地下水比较丰富,隧道在通过时要防止涌水涌沙事故。
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地面的地表沉降量,避免影响地面交通的正常运行。
地面建筑物情况重工~启工区间周边建筑物情况:重启区间线路沿线南侧为5~8层住宅楼,最近处距辽宁金帝路桥建设有限公司5层住宅楼仅7米。
启工~保工区间周边建筑物情况:启保区间线路在卫工街建设中路桥以南穿越一条南北走向的卫工明渠,明渠宽约20m水深约,渠底标高,隧道结构在此处距离渠底约10米。
DK7+附近及DK7+附近有两座高压输电线塔座。
3、主体结构形式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圆形断面。
隧道衬砌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装配式衬砌错缝拼装,整环衬砌由6块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即3块标准环、2块邻接环和1块封顶块组成。
管片外径(直径)6000mm,内径(直径)5400mm,厚300mm,环宽。
管片强度等级为C50, 抗渗等级不小于S10;区间隧道及其联络线隧道的防水等级为二级。
主要工程数量表三、风险评价及等级划分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L值----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E值-----表示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值-----表示危险等级划分。
(1)简化评价过程,采用半定量计值法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
具体分值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将被评价的危险源在上述3个表中对应所得的L、E、C 的分数值之积为D,值不同,其危险等级也不同,危险等级划分见表4。
危险级别划分表(D)(2)风险控制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从表4中查出D值对应的分数值,D大于等于70时,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D小于70时,确定为非重大危险因素。
(3)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原则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折原则。
(4)重大风险点的控制要求项目部及相关单位针对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提供资金、专项技能、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的资源。
通过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运行控制、应急与响应、绩效监测,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表工程类别:地铁施工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风险等级划分本次风险分析根据监控量测预警值及管线和建筑物受施工影响破坏程度划分,最高级为AAAA 级。
上述风险点可能造成以下险情:隧道内坍方涌水、地下管线破坏、电力及通讯中断、地面建筑物失稳以及人员伤亡等事故。
四、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及抢险组织机构为加强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突发事故、事件的应急抢救工作,提高应变能力,做到有备无患,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24抢险队队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表四、应急响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以下为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作,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进行人员救援,以防事态扩大,并及时与医院联系,保证受伤人员及时医治;如直接影响交通,应立即派人员组织车辆疏通或者改道,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并请求援助。
地下建筑(构)物以及管线等损坏应急预案隧道坍方应急预案坍方一旦出现,当班工班长必须立即向项目技术部汇报,项目技术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经理部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报告,并如实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经理部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坍方进一步扩大,同时由项目总工程师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坍方等级,立即启动相应预备方案。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坍方划分为一般坍方和重大坍方。
一般坍方:坍方高度小于80cm,不涉及管线及建(构)筑物。
重大坍方:坍方高度大于80cm且表面有大量渗水,或坍方影响周围管线及建(构)筑物。
(1)一般坍方应急处理①坍方出现后当班班长立即向项目技术部汇报,项目技术部长向经理部及驻地监理汇报,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立即到达现场,会同项目队长长采取应急措施。
②非抢险人员立即撤离施工现场,地面进行警戒,严禁人员从塌方地段通过,抢险物资迅速到位。
③技术部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④当坍方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坍方土体,引起连续坍方事故。
⑤坍方处理后分次进行回填注浆,确保坍方段支护密实。
并加强监测,每天观测频率2次以上并及时上报量测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2)重大坍方应急处理①当重大坍方出现后当班班长立即向项目技术部长汇报,项目技术部长向经理部及驻地监理汇报,主管生产经理应立即到达现场,会同项目技术部长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②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第一总监办和业主代表及盾构项目部报告,填写安全事故报告书,技术部会同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
最后可行处理方案确定后立即按方案进行坍方处理。
③在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向事故现场调配所备用的抢险机械设备、抢险物资及人员,以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
当险情危及重大设备及人身安全时,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危险区。
当灾情出现人员伤亡时应立即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同时送往就近医院抢救。
④当坍方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坍方土体,引起连续坍方事故。
⑤涉及到管线、建筑物时立即向相关产权单位报告,坍方段涉及的管线、建筑物等相关产权单位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尽快组织专业队伍在30分钟内到达出事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共同组织抢修。
⑥坍方处理全过程,抢险人员随时观察塌方情况,防止塌方伤人。
必须确保通讯信息畅通,并对处理情况、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及时上报,在抢险有困难或需要救援时,以便领导决策,及时提供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