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0143一、单项选择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A 财富源于生产领域B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D 国内贸易增加财富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 )A.斯图亚特B.马西C.孟德维尔D.休谟3. 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 )A.15世纪B 15_16世纪中叶C.16-17世纪D 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 “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 )A.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C.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5.柯尔培尔属于( A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B.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6. 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D )A保留商品交换,保留货币B废除商品交换,废除货币C没有任何主张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7.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 )A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C国家保护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8.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 D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威廉·配第D.马尔萨斯9.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 )。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B.大自然的秩序C.上帝安排的社会秩序D.现实的资本主义10..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是( C )A.《经济表》B.《经济循环论》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D.《农业发展论》11..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 )。
A.上帝之手B.社会规律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12..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13.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规范经济学D.实证经济学14.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D )A.马尔萨斯B.萨伊C.穆勒D.西斯蒙第15.《和谐经济论》是谁的著作?( D )A.亚当·斯密B.柯本·布莱特C.萨伊D.巴师夏16.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17 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 A )A.伯纳德·孟德维尔B.约瑟夫·马西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18.哪位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B )。
A.杰文斯B.古诺C.瓦尔拉斯D.朗菲尔德19.哪位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的理论发现类似于哥白尼( D )。
A.古尔诺B.朗菲尔德C.劳埃德D.戈森20.下列经济学家中,谁把经济学称作“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D )。
A.古诺B.门格尔C.杰文斯D.瓦尔拉斯21.“斯密教条”的错误在于在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遗漏了( A )A.不变资本价值B.可变资本价值C.固定资本价值D.流动资本价值22.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古典经济学一般指( B )A.从威廉·配第到西斯蒙第B.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C.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D.从威廉·配第到马歇尔2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D )。
A.沃邦元帅B.坎梯隆C.魁奈D.布阿吉尔贝尔24.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D )A.《经济表》B.《人口论》C.《进步与贫困》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5.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是( D )A.资产阶级、商人阶级、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商人阶级C.生产阶级、薪资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D.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二、名词解释1、重农学派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学派,它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前夕以魁奈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所组成的学派。
2、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成长到确立阶段形成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开始于17世纪中叶(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9世纪初。
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
3、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4、“萨伊定律”萨伊销售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5、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
李斯特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6、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
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
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
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7、“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提出主观评价加时间差说明分配的“时差利息论”。
他把物品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就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即现在物品;一类是现在无法消费而能满足将来需要的物品即未来物品。
人们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不同,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
因此,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与价值差价相等的“贴水”即利息。
8、数理学派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被看做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物有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
三、简答题36、简述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在于:(1)分工使劳动的技巧增进、促进了操作的专业化、简单化,使工人能很快掌握和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2)分工专业化可节省工种、工序转换的时间。
(3)分工使操作简化,为那些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提高效率的工具与机械的发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7、简要评述孟德维尔的经济思想。
同崇尚节俭的道德观相对应,论证了奢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提出追求私利是人的本性,是社会繁荣的基础;(3)把劳动分工看成是增进财富的最有效的方法,并论证了国际分工的作用;(4)提出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5)其分工学说、自由放任主张为斯密所接受,其奢侈学说对凯恩斯产生了重要影响;(6)其关于私利的哲学思想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
38、马尔萨斯将其人口理论归结为哪几个命题?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内容可归纳为: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
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级数:人口是以几何级增长;生活资料是算数级增长。
命题:一是人口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限制;二是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三是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得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这三种命题构成马尔萨斯的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39.扼要评述萨伊定律的主要作用萨伊提出“萨伊定律”思想的主要作用,是否认全面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鼓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其要点有三个:(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它将使商品生产供求平衡。
(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和投资相等。
(3)商品最终总是以商品购买的。
上述这些思想后来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所普遍接受,成为凯恩斯主义产生前的传统信条。
40.简述庞巴维克时差利息的主要形式庞巴维克提出主观评价加时间差说明分配的“时差利息论”。
他把物品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就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即现在物品;一类是现在无法消费而能满足将来需要的物品即未来物品。
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高于未来物品的原因有三:(1)所谓“需要和需要供应的差别。
”;(2)所谓“低估未来”;(3)所谓“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
这样,人们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不同,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
因此,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与价值差价相等的“贴水”即利息。
庞巴维克从时差利息出发,把利息分为三类形态:(1)借贷利息;(2)企业利润;(3)耐久物品的利息即租金(包括地租)。
四、论述题41.试评述李嘉图地租学说的主要贡献和缺陷(一)贡献:李嘉图在地租学说方面的主要贡献仍在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和标准,阐述了地租的性质、产生、变动等规律。
(二)缺陷(局限性):李嘉图在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之内,把地租学说发展为当时最完整和较为科学的地租理论。
但是,正因为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李嘉图的地租学说存在着一些较大的缺陷和错误:第一,他的地租范畴缺乏历史观点。
他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使他把资本主义地租概念应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家的土地所有权,而不能区分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
尽管事实上他是从资本主义现实关系出发的,但观念和范畴上,他总是把二者混为一谈,一方面以资本主义地租去囊括一切地租,另一方面,又大谈一般的超历史的地租范畴,从而抹杀了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历史意义。
第二,李嘉图错误地把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当成了原因。
其实,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的垄断性和土地经营的垄断,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是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李嘉图这个错误还导致他错误地认为历史上耕地的利用次序是由优至劣。
李嘉图的这一引申观点既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又是在理论上所不必要的。
第三,作为追随安德森的结果,李嘉图级差地租的一个基础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这完全是一条片面性的“规律”,是吸取别人的(杜尔哥、安德森、马尔萨斯)东西。
该“规律”是假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
但这一假定既不正常也不典型,它对于说明级差地租的产生也不是必要的。
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只需证明,在同一土地上投下等量的几笔资本和劳动会得到不同的产量,就完全够了。
有时候,李嘉图也考虑到农业中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收益增大的趋势。
他感到机器的改良,劳动分工和分配的改进,生产者在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熟练程度的提高都有抵消收益下降趋势的作用。
但他又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太快,需求太大,,这种抵消收益下降趋势的力量太有限了,在长期中还是收益递减趋势具有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