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教案

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教案

语文组专题辅导教案
学科: 语文主备课教师: 冯操授课时间: 2016年 11月16日星期三第一节班级九(4)教学课题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教学
目标
正确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难点:正确对文言文的翻译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整体
评价优□良□中□差□
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的用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考试题型,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所以怎样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的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讨论怎样更好的对文言文进行理解。

一、“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1.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
2.从个人方面,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

3.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有所了解。

“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
4.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及强的研究价值。

二、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翻译要符合下面三字原则。

1、信。

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2、达。

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畅、语气不走样。

例.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自己想到。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想到自己(生命短暂)
3、雅。

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1.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2方法:1.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例.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2.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在译文中
替换为现代词语。

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老者)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取鞋子。


3.删减法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
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是”,以及一些音衬助词、偏义复词的一方等。

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遣送我回娘家。

4.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
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例.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5.增补法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
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例.万乘难与比行。

译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他)同等的品行。

6.调整法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各类“倒装”现象,译文
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例.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五.小结
1.做到“信达雅”
2.采用“直译法”
3.注意“关键点”
4.落实“基本法”
六.巩固练习。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翻译.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翻译.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翻译.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翻译. 到时他加罪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
七.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老师
集体
意见
教学过程中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例文、范文楷体小四;单倍行距;序号请明备注
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