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摘要:人的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哲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从古自今,对人的发展的研究层出不穷。
人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发展模式存在,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研究和深入推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现实的、可行的理论基点。
马克思“扬弃”了前人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思想,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实践、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等相结合,为全世界人类确立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的可行性。
时至今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全面发展
马克思针对人性困境中人的“片面性”发展,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实现共产主义,进而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和最崇高的终极目标,是我们为之奋斗不止的思想源泉。
立足于当代现实境况,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要求导致研究更加的深入化具体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新的解读也是必要的。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并没有集中论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而是分散于不同时期的各类作品中,他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从而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理论对于今天仍旧具有重要的价值。
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才能从中汲取有利
的成分,为我们将来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背景、思想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背景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马克思经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的认识逐步深入化、具体化而完善至今的。
按照马克思发表著作的时间顺序,大致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哲学视角,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1]当时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人的幸福与自身完美是相辅相成的。
后来在他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概念,但他提出“完整的人”这一重要概念,也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期雏形。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神圣家族》开始逐渐走入成熟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确立了以实践为重要手段的人类发展方式,从而揭示了社会活动和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实践方法的提出,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人类发展的新方向。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进一步延伸了人的全
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2]
第三阶段,成熟时期。
成熟之后的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从《资本论》到经济学三部手稿可以看出他对人的问题研究已经基本成熟,尤其是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把人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提出了人的三种形态,即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以及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始终坚持以科学实践为方法,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全面的揭示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历史必然性。
并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多得的理论资源。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解放即人的本质的复归,就是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全面认识,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实践活动构成了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从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探讨人的本质,其意义在于: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为现实个人的不断自我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南。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东西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曾提出入的全面发展理想,但他们是从寻找人的抽象本质出发,把人抽象化。
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并基于社会
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基础上,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寻找人的全面发展是他的一生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整个人类的解放道理。
“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
“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志,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最终回落点和终极关怀。
整个人类的解放,整个人类终将迈入的共产主义社会,恰恰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争取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灵魂。
从现实意义上看,马克思关于入的本质思想指导我们并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创造和谐社会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即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理想的人的自由“联合体”,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而在大工业机器生产的今天,人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前旧式的劳动分工所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现今已经不复存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现实的人得到实际关注。
马克思针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着重提出“现实的人”这一科学思想理论,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同
其它哲学不同的关键所在。
他对古典哲学批判,深刻的揭露了人的发展是从“人间升到天国”的哲学,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经验得出的。
马克思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在批判的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更加成熟和实用的理论哲学。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的理想形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必然也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物质”,而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第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对我们的思想启迪是无价的。
从人的本质出发,了解其发展的内容和实现条件,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现实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使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武天林:《马克思主义人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4、潘光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当代意义》,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