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课件PPT 甲状腺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PPT 甲状腺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 镜下
• 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 • 胶质增多变浓、吸收空泡减少; • 间质血管减少、充血减轻、淋巴细胞减少。
甲状腺炎
• 急性甲状腺炎 • 放射性甲状腺炎 •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 淋巴瘤样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 • 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萎缩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 其他慢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 乳头状癌
– 镜下观
• 癌细胞围绕一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 • 癌细胞单层或多层,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核增大,拥挤重叠,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少,呈透明或毛玻璃样,常 有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仁小或无。 • 间质中常有砂粒体(同心圆状钙化小体)出现。常有明显的纤 维化和透明变性。
– 瘤细胞排列成索状或巢状,很少形成滤泡。少数可呈乳头 状结构。
甲状腺腺瘤
• 病理变化
– 组织学分型
• 腺脂肪瘤或腺软骨瘤
– 由滤泡性腺瘤与成熟脂肪组织或软骨组织混合组成
• 非典型腺瘤
– 瘤细胞丰富、排列紧密,有轻度非典型,可见核分裂像; – 瘤细胞排列成条索、梁状或巢状,很少有完整滤泡;也无
乳头。 – 间质少,但无包膜和血管侵犯。
– 进展及预后
• 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 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有时原发灶后于转移灶发现,有的原发
灶甚至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微小癌/隐匿性癌)。
图注:甲状腺乳头状癌
典型结构为癌细胞围绕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分支较多。
图注: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切面中心为血管,外围瘤细胞。癌细胞立方或矮柱状,胞浆少。 核类圆形,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样或称空泡状,可有核沟,无核 仁。
• 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影响甲状腺聚碘
பைடு நூலகம்
– 高碘:影响碘的有机化,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 免疫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酶遗传性缺乏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 病理变化
– 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 肉眼:
–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肿大,表面光滑
• 镜下:
– 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低柱状,伴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 – 胶质较少; – 间质充血。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鉴别
结节
• 结节性甲状腺肿
多发性结节
包膜 滤泡
无完整包膜
大小不一致,一般 较正常大
周围甲状 腺
周围甲状腺无压迫 现象,邻近组织 与结节内组织有 相似病变
• 甲状腺瘤
多为单发结节
有完整包膜
大小一致,一般较 正常小
周围甲状腺有压迫 现象,周围和邻 近甲状腺组织正 常
甲状腺腺癌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 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 炎,女性较多见。与病毒感染有关。
• 大体:甲状腺结节状轻-中度增大,质实, 切面灰白或淡黄,可见坏死或瘢痕。
• 病变呈灶性分布。早期炎症活跃,部分滤 泡破坏,由中性粒细胞代替,并可形成微 脓肿。后因胶质外溢,引起类似结核结节
的肉芽肿形成,伴异物巨细胞反应, 但无干酪样坏死。有大量淋巴细胞、
• 形态与桥本甲状腺炎相似,但有明显的纤 维化,甲状腺滤泡萎缩及减少。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 又称为慢性木样甲状腺炎,罕见。 • 甲状腺正常或中等大,不对称,质硬,病
变常超越甲状腺包膜,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 镜下甲状腺组织破坏,代以大量纤维组织, 可伴少到中量炎症细胞。纤维化中中等大 小静脉管壁炎是重要的诊断特点。滤泡消 失或萎缩减少,但上皮无嗜酸性变。无弥 漫性淋巴细胞浸润,无淋巴滤泡形成,也 无巨细胞和结核样肉芽肿形成。
甲状腺疾病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瘤 甲状腺癌
正常甲状腺
正常甲状腺组织结构
甲 状 腺 滤 泡 上 皮 细 胞 、 胶 质 、 滤 泡 旁 细 胞
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水解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 概述
– 又名单纯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 地方性分布:内陆山区/半山区多见 – 主要临床表现
• 单纯型腺瘤
– 由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构成,但排列拥挤,内含胶质, 间质较少: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甲状腺腺瘤
• 病理变化
– 组织学分型
• 胶样型腺瘤/巨滤泡型腺瘤
– 由大滤泡或大小不一的滤泡组成,充满胶质,可相互融合 成囊;间质少;
– 特殊类型腺瘤
• 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细胞腺瘤
– 瘤细胞大而多角形,核小,胞浆丰富嗜酸性,内含嗜酸性 颗粒;诊断标准为75%以上为嗜酸细胞。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 病理变化
– 胶质贮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 肉眼:
–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肿大,表面光滑、切面呈淡褐/ 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 镜下:
– 部分滤泡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 – 大部分滤泡上皮复旧变扁平; – 滤泡腔高度扩张,大量胶质贮积。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 乳头状癌
– 最常见,青少年女性多见。 – 肉眼观
• 圆形肿块,无包膜,质地较硬。 • 切面灰白或棕黄色,可有囊性变,囊内可见乳头状
结构; • 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
图注:甲状腺乳头状癌
粉红色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见灰白色肿瘤组织,界限不清,可见乳头状 瘤组织向小囊腔内突出。瘤体内见灰白色瘢痕条索分隔瘤组织。
• 颈前部甲状腺肿大。 • 一般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以引起压迫症状; • 少数患者可伴有甲亢或甲低等症状,极少数可癌变。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缺碘
• 绝对性

相对性
甲状腺素合成↓→TSH↑→滤泡上皮增生及胶质潴留→甲 状腺肿大
– 致甲状腺肿因子
• 钙、氟影响肠道碘吸收
• 某些食物(卷心菜等)、药物(硫脲类药)
图注:滤泡性甲状腺腺瘤
增生滤泡排列紧密,组织结构相对一致,有包膜形成,将正常甲状腺挤压。
胚胎型腺瘤(HE ×100) 瘤细胞小,大小较一致,分化好,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 偶见不完整的小滤泡,无胶质,间质疏松呈水肿状。
玻璃样变小梁状腺瘤:肿瘤细胞与小梁呈垂直排列
印戒细胞腺瘤:胞浆呈空泡状,核移位
• 病理变化
– 结节期/结节性甲状腺肿
• 肉眼:
– 甲状腺不对称多结节性肿大;结节境界清,但无完整包膜 – 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瘢痕形成。
• 镜下:
– 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 – 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 –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饶呈大小不一的结节。
图注: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 乳头状癌特殊类型: • 乳头状微小癌 • 包膜内(包裹型)乳头状癌 • 滤泡性:实性,巨滤泡性,弥漫性(多结节),包膜内 • 弥漫硬化性 • 嗜酸细胞性和透明细胞性 • 高细胞性和柱状细胞性-前者呈乳头状结构,细胞高度为其
宽度两倍以上,核呈乳头状癌特点;后者瘤细胞柱状,乳头 状排列,但核缺乏典型乳头状癌特点。坏死和核分裂常见。 • 筛状-桑葚状乳头状癌 • 乳头状癌伴有丰富的结节状筋膜炎样间质
急性甲状腺炎
• 可继发于全身性感染或为上呼吸道炎的合 并症
• 形态学表现为一般的急性化脓性或非化脓 性炎症。可有组织坏死、脓肿形成和一定 程度的滤泡变性。
放射性甲状腺炎
• 常见于应用较大剂量同位素碘后 • 早期甲状腺水肿,炎细胞浸润,继之滤泡
崩解。滤泡上皮嗜酸性变,常有核肥大、 深染和畸形,应与癌细胞鉴别。 • 后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最后明显纤维化。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大小差别较大,滤泡聚集形成较薄的结缔组织 分隔的结节 。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 概述
– 临床又名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 – 不呈地方性分布,女»男,20~40岁最多见 – 主要临床表现
• 颈前部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压迫症状; • 基础代谢率升高和神经兴奋性升高的表现。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 概述
– 较常见,好发于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 – 各类甲状腺癌生物学规律差异明显; – 大多数甲状腺功能正常,少数有内分泌紊乱。
• 组织学分型
– 乳头状癌 – 滤泡癌 – 髓样癌 – 未分化癌
甲状腺腺癌
• 组织学分型
– 分化差的癌 – 中间型甲状腺癌 – 鳞状细胞癌 – 粘液表皮样癌 – 异位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 病理变化
– 组织学分型 透明细胞腺瘤:
十分少见,腺瘤大部分由透明细胞构成,排列呈梁状或小滤泡状 结构 透明细胞变可见于所有甲状腺肿瘤,但发生于癌者多于腺瘤。因 此,如见透明细胞为主的肿瘤应详细检查以排除癌。
印戒细胞腺瘤:
肿瘤由胞浆淡染核偏位的印戒状细胞构成。细胞紧密排列成巣状、 梁状或小滤泡状,间质常有透明变性,可有钙化灶和含铁血黄素 沉着。免疫组化甲状腺球蛋白阳性。
甲状腺腺瘤
• 病理变化
– 组织学分型 玻璃样变小梁状腺瘤:
瘤细胞丰富,多角形或长形,胞浆颗粒状或透明。 紧密排列成梁状或巣状结构,巢内可有管状或 小囊腔,但滤泡很少。巢间有丰富的玻璃样变 物质。肿瘤细胞与小梁长轴垂直。一些病例细 胞排列紧密似副节瘤样。免疫组化甲状腺球蛋 白部分阳性,降钙素阴性,可与髓样癌鉴别。 出现核沟和沙粒体时可能提示乳头状癌(玻璃 样变小梁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又称为隐匿性硬化性癌或无包膜硬化性癌。
大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cm。常见,多为偶然 发现。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但远处转移 极少见。预后通常极好。 • 镜下形态与大的乳头状癌没有不同。
微小乳头状癌,典型的星状外形。
• 包膜内(包囊型)乳头状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