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4.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性、形状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一、错觉的定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 曲的知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
限制他们的听觉。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的 其他时间,实验者都要求被测学生躺在床 上。可以说,这就等于一个人的所有感觉 都被剥离了的状态。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者以为能利用这 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 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于任何事都不 能进行清晰的思考,那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感 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像任在持续。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还可以表现为上下 文提供了理解知觉对象的线索。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即 知觉映象不随刺激的物理条件的改变 而改变的现象。
错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 汝多知乎?”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 按照刺激来源分 2、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 又叫做内脏感觉,又包括饿、胀、 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 等感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它为知 觉和其他更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最 基本的原始材料。 ——感觉对人类的重要性反映在著 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中。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节:知觉 一、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概述 1.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2.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
——结论: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 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 的刺激。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 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
——实验,吸烟者在一个安静的黑屋子的 床上躺24小时(可以起来喝水,上厕所), 同时听着有关吸烟不利的话。在随后的一 个星期里没有人再吸烟。一年后2/3的人任 然不吸烟。
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 二、常见的错觉 1.图形错觉 2.大小错觉 3.形重错觉 4.方位、运动、时间、声音、触错觉 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 映。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 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 程。
第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把记 忆分为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把记 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刺激物 强度、大小、颜色、运动性质等;知 觉主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情绪、知识经验、当前的任务活动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 选择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 选择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 选择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基本过程 1.识记的种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以把识 记分位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 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基本过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方法;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 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完备 时,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仍能够将 其知觉为完备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主观轮廓” 视知觉现象中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 整体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知觉系统这种有选择地注意某些刺激 或者属性,而忽略其它的刺激或属性 现象,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 能在这项感觉剥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小时好歹能撑住,之后,被测学生 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显得有 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 被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 简单的事情也会频繁出错,精神也集中不 起来了。数日之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双 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缓慢以及对 疼痛敏感等。3天后方可回复原来的状态。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性 ——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 激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也叫 最小可觉差; ——感觉最小可觉差的能力称为差别 感受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二、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 ——明适应:从黑暗的光线到明亮,开始感觉到 刺眼,过一会儿就适应了。 ——暗适应:从明亮处到黑暗处,开始看不清事 物,过一会儿就看到了。 ——触压觉适应很明显,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S 左右,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约为原始值的25 %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3.理解性 人们对当前的知觉对象,总是以过去 的经验加以命名、认同、解释,使其 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表现为利用记 忆经验再认当前的知觉现象。 ——知觉的理解性还可以表现在根据 已有的知识经验试图解释当前不熟悉 的知觉对象。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概述 1.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三、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物 同时作用于感受器官时发生的感受性变化 称为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也叫继时对比。指不同的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发生的 对比现象。
第二章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
2014-11-4
1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 按照刺激来源分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的分类 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为内容的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推 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 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的分类 情绪记忆: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 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指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 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基本过程 3.再现: 再认:过去经历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 能辨认出来叫再认。 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 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叫回忆。 ——无意回忆;——有意回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力的培养 1.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对遗忘有较大的 影响; 2.减少干扰和抑制。 3.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复习)。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四、联觉 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可以引起另一 种感觉的现象。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四、感觉后像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小 时的现象叫做感觉后像。
第二章 心理过程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应刺激(380nm-780nm) (二)视觉器官:即椎体细胞和杆体 细胞 椎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 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 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感受性反应了对刺激的敏感度。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称为 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是反比关 系。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觉性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叫绝对感觉阈限。 ——感受器觉察这种最小刺激的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一、记忆基本过程 2.保持和遗忘: 保持:对识记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 巩固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没有保 持就无所谓记忆。 ——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在 量与质上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