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设计与制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2.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态瓶内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鱼、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Gorgonia 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鱼、藻及细菌。
Gorgonia 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鱼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在生态瓶内,小鱼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
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鱼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小鱼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
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三.实验材料用具
准备的塑料瓶(无色透明)、水(隔夜的自来水)、沙子和碎石、水草、水生小动物(斑马鱼2只)。
四.实验步骤
1.瓶子的准备
准备一个无色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
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
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
可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2.在瓶底装入一层沙子和碎石,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
3.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
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4.放入水生小动物
放入2条斑马鱼。
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容易死去。
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
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
5.封闭生态瓶
将生态瓶的瓶口密封,然后将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