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并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露天煤矿、植被破坏等图片,能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3.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总结相应综合治理的科学措施。
4.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主学习】一、黄土高原自然特征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在图中画出以下五条经纬线100°E,105°E,110°E;35°N,40°N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b 山脉,西到a 山,北到d 南到c 。
2.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是,判断依据是。
3.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
二、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3)造成当地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的发生。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性:多集中于季,且多。
(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塌陷、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利用:采用的耕作制度;露天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无计划的建、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2)破坏:如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着手,调整,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发展。
要以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工作。
2、具体治理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功能是蓄水保土、和充分利用光热。
5、生物措施主要是指。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材料一:会跑的土壤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
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
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有外国人惊讶地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图3-1-3)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什么?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材料一:中国区域图据图,说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材料二:中国气候图及延安气候资料图材料三:阅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图3-1-2)”,讨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把下列备选答案填入框中。
①盲目开垦草原 ②人均耕地减少 ③地力减退 ④轮荒耕作 ⑤肥料短缺 ⑥灾害加重 ⑦生产条件恶化 ⑧毁林开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归纳总结】以黄土高原为例,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拓展提高】材料一: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面积达67.48万km2。
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仅长江上游35.2万km2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
由于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材料二: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
图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①耕地紧张②乱砍滥伐③植被破坏④地形起伏大问题1:讨论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问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分析其原因?【合作探究四】据图,说明在甲、乙、丙、丁各地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巩固练习】读右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1、该景观主要位于()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我国黄土高原地区C、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D、我国华北平原地区2、该景观主要成因为()A、地壳运动使其隆起B、风力的侵蚀和搬运C、流水的侵蚀和搬运D、冰川的刨蚀和搬运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黄土高原是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②地跨甘、晋、冀等7省区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④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⑤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⑥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A. ①②B. ③④C. ④⑤D. ⑤⑥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完成4~5题:4、下列气候类型与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是()A、②B、②C、③D、④5、试分析这种气候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A、年降水量小,地表径流小,河网稀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B、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是水土流失的更本原因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集中,多暴雨,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D、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是形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7、近年来该区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B、矿产开采规模扩大C、林草种植面积扩大D、风沙危害严重8、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形成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有()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陵丘区大B.黄土高原为风成黄土抵抗侵蚀能力较低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严重D.黄土高原降水时间较南方长10、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主要原因是()A.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B.植被多为次生灌林、矮林,覆盖率低C .自然灾害频繁D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1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3.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 .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D .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4~15题。
1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15.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坡向 B.形态 C.土壤类型 D.物质组成右图所示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为米)。
读图判断16~17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开凿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7.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应因地制宜,图中a 、b 、c 、d 四处地形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其中,a 最适宜的措施是: A.打坝建库B.平整土地C.种草护坡D.修筑梯田18、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下图完成相应的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19. 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 A处地形区名称是,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2) 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其成因是。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 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0、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按要求完成各题: (1)图中甲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平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_。
(2)丙为“五岳”之一的_______,以________著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_。
(3)右图中的最大高差可能为______米。
(4)在A 、B 、C 、D 四处,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a 、b 、c 、d 四处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a-平整土地,建成农耕区B 、b-营造防护林,拦泥护坡C 、c-修筑水平梯田,建林果基地D 、d-打坝建库,拦泥蓄水(6)将下列文字代号填入图中合适的方框内:从中可以得出,地理环境具有___性和___性。
①风力较大; ②夏季多暴雨; ③物理风化作用强;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具有垂直节理; ⑥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⑦风力的沉积作用; ⑧流水的沉积; ⑨流水的侵蚀、搬运; ⑩日气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