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1. 公众照射的年均照射的剂量当量限值为A. 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mSvB. 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C. 全身<1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20mSvD. 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15mSvE. 全身<20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2.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内A. 工作期间服用的治疗药物剂量总和B. 检查自己身体所拍摄胸片及做CT等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C. 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D. 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E. 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3. 为了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A. 大脑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150mSvB. 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C. 脊髓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D. 性腺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E. 心脏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750mSv4. 为了防止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A. 不应超过10mSvB. 不应超过20mSvC. 不应超过50mSvD. 不应超过70mSvE. 不应超过100mSv5. 临床患者照射时常用的防护措施有A. 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蜡块B. 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挡块,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C. 照射区域附近使用楔形板,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D. 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固定面膜E. 照射区域附近使用真空垫,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6. 放疗机房屏蔽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A. 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B. 使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C. 使广大公众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D. 做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受照剂量水平,即符合ALARA原则E. 上述所有因素的总和7. 治疗室屏蔽设计考虑的因素有A. 屏蔽因子、使用因子、居住因子、距离因子B. 时间因子、使用因子、居住因子、距离因子C. 工作负荷、使用因子、屏蔽因子、距离因子D. 工作负荷、时间因子、居住因子、距离因子E. 工作负荷、使用因子、居住因子、距离因子8. 有关放射增敏剂与剂量效应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左移B.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右移C.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上移D.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下移E. 以上说法都不对9. 细胞受一个治疗剂量照射后,有关其结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发生增殖性死亡B. 继续进行无限分裂C. 发生间期死亡D. 以上都有可能E. 以上都不可能10. 放射线作用于细胞的最重要的靶是A. DNAB. RNAC. 细胞膜D. 线粒体E. 蛋白质11. 放射致死细胞的关键损伤的是A. DSBB. SSBC. 碱基损伤D. DNA交联E. 细胞膜损伤12. 平均致死剂量(D0)是指A. 杀死95%细胞的剂量B. 杀死80%细胞的剂量C. 杀死63%细胞的剂量D. 杀死37%细胞的剂量E. 杀死50%细胞的剂量13. 有关肿瘤倍增时间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周期时间是决定肿瘤倍增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B. 生长比例是决定肿瘤倍增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C. 细胞丢失速度是决定肿瘤倍增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D. 肿瘤的大小是决定肿瘤倍增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E. 不同类型肿瘤其倍增时间是不同的14. 氧合状况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A. 氧合好的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低B. 乏氧的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高C. 乏氧的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低D. 氧合状况与放射敏感性没有关系E. 以上说法都不对15. 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A. 1/2B. 1/4C. 1/8D. 1/16E. 1/3216. 在细胞周期中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的是A. G0/G1B. SC. G2/MD. S期和G2/M期敏感性相同E. 以上各期细胞敏感性相同17. 在细胞周期中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最不敏感的是A. G0/G1B. SC. G2/MD. S期和G2/M期敏感性相同E. 以上各期细胞敏感性相同18. 对放射敏感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放射敏感性是指某一肿瘤能否被彻底治愈B. 放射敏感性越高的肿瘤,治疗效果越好C. 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细胞的固有敏感性、乏氧细胞的比例以及放射损伤的修复D. 放射敏感性低的肿瘤放射治疗无效E. 以上说法都不对19.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氧效应的机制主要为A. 增加自由基产生B. 固定DNA损伤C. 减少肿瘤的加速再增殖D. 促进DNA损伤的修复E. 以上都不对20. 有关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A. 延长总治疗时间B. 降低分次剂量C. 增加分次次数D. 总剂量增加E. 晚反应减轻21. 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正确的是A. 早反应减轻B. 早反应和晚反应增加C. 晚反应减轻D. 无影响E. 以上都不对22. 有关早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30天之内B. 多发生于早反应组织C. 由等级制约细胞系统产生D. 发生时间取决于干细胞多少E. 可作为慢性损伤保持下去23. 会发生早反应的组织是A. 心B. 肺C. 肾D. 皮肤E. 以上都不对24. 早反应组织的特点不包括A. 细胞更新快B. 损伤表现早C. α/β比值高D. 对总治疗时间变化不敏感E. 对分次剂量变化不敏感25. 关于早、晚反应组织,错误的是A. 早反应组织对分次剂量变化相对不敏感B. 晚反应组织对总治疗时间变化相对不敏感C. 用等效总剂量和分次剂量作图,早反应组织的曲线比晚反应组织陡D. 缩短总治疗时间,可以加重早反应组织损伤E. 早反应组织α/β比值高,晚反应组织α/β比值低26. 正常组织最小耐受剂量是指A. TD5/5B. TD50/5C. 正常组织不发生并发症的剂量D. 正常组织发生5%并发症概率的剂量E. 以上都不对27. 10cm脊髓的TD5/5A. 3500cGyB. 4000cGyC. 5000cGyD. 5500cGyE. 6000cGy28. 全肾照射TD5/5A. 1000cGyB. 2000cGyC. 3000cGyD. 4000cGyE. 5000cGy29. 早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时间取决于A. 干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 干细胞的数目C. 功能细胞的数目D. 功能细胞的寿命E. 以上都不对30. 在线性二次模型中,有关参数α、β的说法,正确的是A. α是二次细胞杀灭常数B. β是线性细胞杀灭常数C. α/β是线性和二次细胞杀灭贡献相等时的剂量D. 早反应组织α/β较晚反应组织小E. α/β是个比值,没有单位31. 属于串联结构的器官为A. 肝B. 肺C. 脊髓D. 肾E. 心脏32. 属于并联结构的器官为A. 脊髓B. 小肠C. 肺D. 脑干E. 食道33. 从放射生物学角度考虑,适合于加大分次剂量照射的肿瘤为A. 肺癌B. 肾癌C. 淋巴瘤D. 前列腺癌E. 脑胶质瘤34. 常规高温热疗的温度范围大致为A. 37~40℃B. 41~45℃C. 50~60℃D. 70~100℃E. 112~120℃35. 放射敏感性高的肿瘤是A. 骨肉瘤B. 胶质母细胞瘤C. 神经母细胞瘤D. 肾癌E. 黑色素瘤36. 照射75Gy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组织包括A. 皮肤B. 甲状腺C. 子宫D. 肾上腺E. 肺37. 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是指A. 每单位径迹中心轴上长度介质吸收的能量B. 单位径迹长度介质吸收的能量C. 每单位径迹中心轴上长度发散的能量D. 高能射线在单位径迹中心轴上发散的能量E. 以上都不对38. 对于辐射所致细胞增殖能力不可逆的丧失的合理解释,错误的是A. 细胞失去无限增殖分裂能力B. 下一次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所有机能和功能的即刻丧失C. 细胞失去无限增殖分裂能力,可能有一次或几次有丝分裂D. 细胞失去形成集落或克隆的能力E. 丧失再生增殖能力就是受照后的致死性反应39. 在临床放射治疗计划中关于等效生物剂量的考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改变常规治疗计划时应该保持相等生物效应所需的总剂量B. 当放疗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时间较长,仍可按照原计划进行C. 当放疗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时间较长,要根据肿瘤生物学规律重新评价生物效应剂量D. 在进行等效生物剂量换算时,要根据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规律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E. 不同阶段放射治疗等效生物剂量可以直接相加40. 当一个晚反应组织中出现了早反应组织性质的肿瘤,在进行根治性放疗时,你认为合理的是A. 常规治疗提高分次照射剂量B. 常规治疗降低总照射剂量C. 可在疗程中考虑超分割放射治疗D. 延长总的治疗时间E. 以上都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