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肖池池 序号: 31 周次: 第四周 指导老师: 张老师
溶液表面的吸附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溶液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2、了解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应用Gibbs 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 吸附等温式求出正丁醇的饱和吸附量,并计算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
二、 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表面张力γ及溶液本体浓度c 之间的关系符合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dc d RT c γ⋅-
=Γ (1)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T 为热力学温度(K );c 为稀溶液浓度(单位:mol ·L -1);
γ为表面张力(单位:N ·m -1)
;R 为气体常数。
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计算某溶质的吸附量时,可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的表面张力γ
,并以γ
对c 作图,如图左所示。
在
c γ-曲线上任
取一点a ,通过a 点作曲线的切线和平行于横坐
标的直线,分别与纵坐标交于'
,b b 。
令'b
b Z =,则
d Z c
dc γ=-,代入式(1),得:
Z
RT Γ=
;从c γ-曲线上取不同的点,就可求得不同浓度时
溶质在表面层的吸附量Γ。
对可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溶液内部浓度c 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1kc
kc ∞Γ=Γ⋅
+ (2)
b’
b
γ
式中:
∞Γ为 饱和吸附量;k 为常数。
将式(6-1-2)两边取倒数,并同乘以c ,可得
11c c k ∞∞=+ΓΓΓ (3) 根据式(3),以c
Γ对c 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Γ。
如果以N 代表饱和
吸附时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分子数,则N=Γ∞N A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而在饱和吸附时,每个被吸附的溶质分子在表面上所占的面积,即溶质分子的截面积m a 为:
(4)
本实验选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由Laplace 方程可知,此压力差p ∆与溶液的表面张力γ
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r 成反比:
r p γ
2=
∆ (5)
毛r r p γγ22min max =
=
∆ (6)
max max /2r p k p γ=∆=⋅∆毛 (7)
式中:k 为仪器常数,通常用已知表面张力的物质确定,本实验用蒸馏水确定k 。
若用同一根毛细管,对表面张力分别为1γ和2γ的液体而言,则有下列关系:
11max k p γ=⋅∆, 2m a x k p γ=⋅∆2,
1max
12
max p p γγ∆=∆,2, (8) 由此可见,只要测出最大压力差,即可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求出待测物质的表面张力。
三、 仪器与药品: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套;不同浓度的正丁醇(AR )溶液。
四、 实验步骤:
(1)仪器准备与检漏
1.将表面张力测定管与毛细管洗净,连接装置。
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LED 显示即亮,预热五分钟后按下置零按钮显示为0000,表示此时系统大气压差为零。
2.在洗净的表面张力测定管中装入适量的蒸馏水,打开放水阀使毛细管管端与液面恰好相
切,关闭放水阀。
3.在滴液漏斗中装入适量水,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滴液漏斗的水流到磨口烧杯中,使系统
的压力增加,压力计上即显示一压力差。
关闭滴液漏斗的活塞,若2-3分钟内压力计的读数
不变,则表明系统不漏气,然后进行后续试验。
(2以水作为待测液测定仪器常数
打开滴液漏斗,控制滴液速度,使气泡由毛细管管口成单泡逸出,且每个气泡的形成时间约
为5~10秒,记录最大的压差△p max,连续读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3)待测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用同样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水溶液,注意由稀至浓依次测定,每次更换溶液时,应用
待测液洗涤毛细管内壁及表面张力管2~3次。
测定已知浓度的待测样品的最大压力差△
p max ,连续读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t/ ℃= 25
c / (mol / L)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6 0.24
△p / Pa 1 717 673 642 613 579 558 538 516 464 △p / Pa 2 716 673 643 611 579 557 536 515 464 △p / Pa 3 717 673 641 610 579 557 536 517 463
△p / Pa(平均值) 716.7
71.97 673.0
67.585
642.0
64.472
611.3
61.392
579.0
58.145
557.3
55.969
536.7
53.894
516.0
51.818
463.7
46.563
γ×103/(N·m-1)
Z×1030.000 3.267 6.021 8.261 9.989 11.203 11.905 11.769 5.340 ×106(mol·m-2)0.000 1.323 2.438 3.347 4.049 4.544 4.832 4.787 2.212(2)实验数据处理:
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图
γx 103
/(N /m )
c/(mol/L)
图一
Γ∞/c
与c 关系图
c /Γx 10
-6
c /(mol/L)
图二
由图二可以得到曲线的斜率k= 0.12602×106, Γ∞ = 1/(0.12602×106) = 7.935×10-6 而
=1/(7.935×10-6×6.022×1023)= 2.09×10-19m 2 = 0.209nm 2
六、注意事项:
(1)测定用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测定时毛细管要保持垂直,管端与液面相切;
(2)实验用毛细管的管端一定要光滑、平整、力求程圆形。
七、思考题: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答:做好本实验主要是控制气泡的溢出数率,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每个气泡的形成时间约5~10s.,且每次测量的数率尽量一样。
2、毛细管不干净,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响?
答:如果毛细管不干净可能会堵住毛细管,使测量的值偏大,而且毛细管上的残留物会影响测量溶液的浓度,对实验造成影响。
3、为什么毛细管端口必须和液面相切?
答: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
4、若气泡不成单泡逸出,或逸出速度太快,将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气泡逸出速率恒定。
5、温度变化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
需要恒温,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