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涵义,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涵义。
过程与方法: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化学式的写法【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⑴表示物质的不同语言⑵感受化学上水用H2O表示的优点二、引入新授:⑴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三、进入新课:(一)化学式1.小组对话:H2O表示的各种意义。
想一想:CO2表示什么意义呢?2.小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 讨论:P79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小结: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
4.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非金属:如C、P稀有气体:如He、Ne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B、化合物的书写1.化合价2.书写规则3.常见元素化合价4.化合价记忆歌诀:一价钾钠卤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三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锰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⑹化学式的读法:单质化学式读法:除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外,其余直接读元素名称。
化合物化学式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氯化钠。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练习读: Cu Ar N2四、化学式的应用1.生活中的标签2.实验室中的药品五、课堂练习:基础训练六、板书设计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二、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A、单质B、化合物《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情分析《化学式与化合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的化学式(在课题以前叫化学符号),但不明白这些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学习了元素的知识,为学好化学式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元素和离子,再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应该是水到渠成。
本课题的学习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缺乏微粒的观点,几种微粒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也容易混淆,学习元素的化合价之初难免是机械地记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学生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多,这时学生的学习随时可能产生分化,有一些学生开始体会到化学学习也会出现问题,有时会感觉学习很困难、很枯燥。
《化学式与化合价》效果反思1.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好上课该讲和不该讲的内容,以使重点难点更突出。
2.在化学式的意义部分可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意义可放在拓展提升部分,以使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更紧凑。
3.在化合物化学式的规律时,在设计将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归类时,应该全部都由学生总结规律(而不只是部分),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规律。
4.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可以通过板演、口头、实验操作、表演等多种反馈形式,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演示实验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课堂。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材分析这一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部分。
能够较好地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水的化学式入手,分析其意义引出化学式的概念,再举例说明,属于以实例引入,是在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点上,以具体的实例(水的化学式H2O)来引入新问题化学式的。
“实例引入新概念”比用“旧概念引入新概念”要具体、直观,学生有可参照的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再在概念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符合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
另外,学生在刚刚学过水的组成之后,以其“化学符号”引出化学式是水到渠成。
对于化学式的书写是在强调了化学式的得出并非依据人的主观意志,而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科学事实。
以此说明化学是一门科学,任何结论的得出都是依据的科学事实,强调了科学结论得出的严谨性。
指出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但是在初中化学进行化学是书写练习时,主要应用化合价来推求。
由于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概念,因此课文对化合价概念的处理及其简化,不正面下定义,仅仅根据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是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然后着重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以及确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应注意的事项。
教材中还介绍了应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书上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来讲述推求的步骤和方法。
至于已知化合物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以推求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书上没正面介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解决。
教材接着介绍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然后教材又描述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教学中不能任意扩大与加深。
在学习化学式后可以引导学生查看药品、食品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有关物质的成分,使他们认识到本课题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一、交流探究H2O 这种表示方法有何优点?我来总结化学式的意义C02 宏观:微观:H2O2 宏观:微观:二、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化合物的书写及读法: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锌氯化镁铜氯化钙磷氧化铝硫粉氧化铁氩气氧化亚铁氧气二氧化锰《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利用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延伸三级导学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它强调了学生的“学”。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的重要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的较成功的地方是:1.由浅入深稳扎稳打,化整为零是为了化难为易。
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循序渐进的成功。
2.体现层次,激励攻关。
逐渐体现出成功的层次,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采用多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避免多数人产生严重的失败感,也用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攻关的精神,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以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3.重点、难点突破方式得当。
化学式的表示的意义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分别由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并在课堂中配合相应的模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于由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所表示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于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通过对熟悉单质的化学式的分析找出规律,再通过大量的对应练习加深印象,学生本部分内容可较好掌握。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1.化学式的定义在预习中已经掌握好,在课堂上再重复一次后使本节课的时间显得更加紧张。
2.在总结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律时,直接将规律给学生不如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入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到。
3.整堂课的时间安排显得前紧后松,让学生在讨论化学式的意义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学的过于仓促,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也没有了。
本节课的整改措施:1.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好上课该讲和不该讲的内容,以使重点难点更突出。
2.在化学式的意义部分可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意义可放在拓展提升部分,以使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更紧凑。
3.在化合物化学式的规律时,可设计将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归类,然后让学生总结规律,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规律。
《化学式与化合价》课标分析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本课题“化学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后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符号基础;通过化合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的技能,为后续大量化学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的计算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为后续方程式计算奠定计算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枯燥的化学式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
教材中依托学生熟悉的水、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和实际应用广泛的化肥硝酸铵等物质介绍了化学式的意义、书写及计算,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后期如果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应多从实际中选取素材,如搜集药品、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的标签等,让学生首先根据化学式的形式特点找出说明书中的化学式,在表述其意义和进行相关计算,学生即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感受到了化学的无处不在,同时更是巩固了相关技能。
2.注意易混淆内容的对比整理。
(1)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首先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化学式在元素符号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其他的元素符号以及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而元素符号则相对简单很多。
其次,二者所能表示的微观粒子不同,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而化学式则表示一个分子。
(2)不同位置上数字的意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几个原子”和“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
对于这一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动手组装分子模型来感受二者的区别。
没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课本给出的一些分子模型图片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3.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增加记忆效果。
《课程标准》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记忆常见元素及根的化合价,但这些无疑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对此进行记背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尽可能减少记忆量教材中以表格的形式罗列了一些,虽是一些常见的元素,但没必要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尤其是某些具有较多变价的元素,应在后续教学应教给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判断未知元素化合价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和效果。
可根据授课时间长短组织一些学生竞赛、顺口溜的编制以及学唱“化合价之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以小组积分、组内监督、组间评价等方式提高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