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20122)[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20122)[1]
第三步:综合筛选摘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 织转换成答案。
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 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21.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 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 答。 人们灵魂的声音,……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 审题 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 筛选 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 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 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 分析/ 太艰辛了……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 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 摘要 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 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 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 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挖下一 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 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房子漏雨, 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 好。„„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拚搏, 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多么体贴入微! 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 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 的晶莹玲珑的心!”
二、储备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 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 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 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具体 步骤
分析/ 摘要
综合 表述
第一步:审题,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 六、解题过程示范
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 和感激”? (知音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 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 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 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 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 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 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 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 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 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 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 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感情, 深化中心。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 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 ,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 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 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便于心理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 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6)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 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 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 画人物、表现主题。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 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 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 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忧 郁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 ,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2013-8-16
4
表现手法 (5)烘托.指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刻画渲
染衬托,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 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 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即是用夸张俏皮的陪衬烘托手法, 从侧面了表现少女罗敷的美貌。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 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 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 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 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 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 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 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 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散文写作技巧
2.融情于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小结:融情于叙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 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⑴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 ⑵在传情处下重笔,写细节,使情感有依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 附,让人可触可感,产生共鸣。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 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 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 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布局谋篇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 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 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 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前段为 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 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三、散文写作特点
3.形神俱备
“形”,就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形象; “神”,就是作者通过联想、寄寓等精神活动,移 注到描述对象之中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茅竹。 从远处看,一片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 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形” 的刻画:生动地勾勒出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 (袁鹰《青山翠竹》) “神”的寄寓:井冈山人民战斗风貌的剪影。 效果: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
一、主观题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二、主观题解题过程
审题 筛选
审清题目要求,根据语境, 定位筛选。 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 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 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 引,或添加补全。 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 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 织成答案。
子急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激情!没有真情融 ①摹形要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刻画丰满的形象。 注,对竹子描写就可能变成客观死板的风景画;离 ②在形象描摹中要融注激情,使“摹形”和“传神” 开了各具神态的竹的形象,感情的抒发,就会因失 有机结合。 去依托而成为无病呻吟!
一连串的动词,写活了竹子的形象,也表现了竹 小结:形神俱备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 山来了么?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下了溪水,转入大 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去吧,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 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 着你们——井冈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带 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 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 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 综合 表述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 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 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 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 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 态,总结感悟 。
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行摘要。 (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