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十)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十)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1.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采用的纸层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越快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加热杀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物质提纯,分别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实验结论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3.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中两个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水稻的高杆、矮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现有基因壁为aabb 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6.科研人员从南瓜的某一品种中发现了一株突变型植株(H﹣f ),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表1:H 与H ﹣f 的性状比较表2:杂交实验及结果A .F 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4:1B .南瓜果形的扁圆形和长纺锤形称为相对性状C .通过第1、2组实验,可判断突变型为显性性状D .F 1自交得到的数据,判断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7.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

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 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 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B .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F 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D .F 2中雄果蝇个体占3/78.血红蛋白分子有四条多肽链(即两条α链,两条β链);α肽链和β肽链分别受α基9.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10.某50肽中有丙氨酸(R 基为一CH 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 基因的突变率。

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 酶的基因。

上述育种技术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获取热稳定性高的bglB 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不是在PCR 过程中A .仅针对bglB 基因进行诱变 B .bglB 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C .bglB 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D .bglB 基因突变会导致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等改变 12.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13.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B(黑色)和b(淡赤色)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用X射线处理雌蚕,将带有B基因的第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获得可以鉴别雌雄性别的品系(第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该品系与淡赤色雄蚕杂交得到子一代,则有关说14.如果DNA分子模板链上的TAA变成了TAC,那么相应的遗传密码将会A.由AUU变为AUG B.由UUA变为UACC.由AUG变为AUU D.由UAA变为UAC15.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症B.由于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而引起的先天性愚型C.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而引起的变异D.由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形成八倍体小黑麦二、非选择题16.图中编号①~⑤的图象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回答问题:(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并且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细胞图象按分裂时期进行排序:①→→→→.1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三、实验题(本题共1道小题,第1题0分,共0分)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

由此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 的特点。

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则青霉素起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起和作用。

(2)若将大肠肝菌的抗紫外线基因转到水稻体内,并培育出纯种个体,如何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

方法:。

结果和结论:①。

②。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分离色素时采用的纸层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越快,而提取色素用的是有机溶液,用为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故A错误;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为蔗糖及其水解本身遇碘液均无颜色变化,故B错误;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加热杀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物质提纯,分别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实验结论,该实验是艾弗里的实验,故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故D正确。

【知识点】酶、ATP及代谢类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变异3.4.D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

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 A>i a、i A=i a和i A<i a的情形。

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5.6.B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分析表格2:第1、2组实验中,后代均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40:12≈3:1,说明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解:A、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40:12≈3:1,A错误;B、南瓜果形的扁圆形和长纺锤形是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B 正确;C、通过第1、2组实验,可判断突变型为隐性性状,C错误;D、F1自交得到的数据,判断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相对性状、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关键词答题;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7.D缺刻翅的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因为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所以是伴X遗传,B错误;设缺失的基因为B,则缺刻翅雌果蝇为X B X,正常翅雄果蝇X B Y,杂交子代F1为X B X B、X B X、X B Y,雌雄比例为2:1,C错误;子代F2为3/8X B X B、1/8X B X、3/8X B Y、1/8XY(致死),雄果蝇个体占3/7,D正确。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8.9.A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6)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被龙胆紫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紫红色.解答: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被龙胆紫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紫红色,故A正确;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故B错误;C、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应用斐林试剂鉴定,双缩脲试剂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故C错误;D、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 呈红色,而斐林试剂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0.PCR过程中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而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对嗜热土壤芽胞杆菌所有DNA 均起作用,故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B错误;突变后的bglB基因可以进行PCR 技术扩增,因此可快速累积突变,故C正确;bglB基因突变会导致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等改变,故D正确。

【知识点】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2.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会自由组合,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一对性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3.14.A15.C二、简答题16.(1)碱性染料(或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均给分)染色体(2)分离(或分开)自由组合联会(或“两两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③→②→⑤→④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⑤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2)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并且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分裂图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⑤→④.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象,考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准确判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识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步骤,明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7.18.(14分)(1)不定向选择诱变选择(2)方法:正交和反交正交 P 母本:转基因水稻×父本:普通水稻;反交 P 母本:普通水稻×父本:转基因水稻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分别表现与母本相同的性状,则转移基因在叶绿体内;②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植物表现相同,则转移基因在染色体上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