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论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之上的,并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不具有的新奇信息时,就会产生一种弄清楚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愉悦感,进而满足其学习的欲望。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运用的因素。
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更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进行数学理论教学工作。
具体说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
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
“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
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
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2.紧扣问题实践特性,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内涵要义及内在关系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的外在表现。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数学问题的概括性和集中性,发挥问题案例的实践锻炼功效,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能力。
实践主义认为,问题解答的过程,也就是动手探知、逐步前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将问题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把教师讲解问题任务演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要求,让初中生在动手探知、分析、解答问题进程中,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从而得到CE=12BC”。
此时,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指导,
学生进行解题过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探究实践经验,总结出“解答全等三角形问题案例”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这样,教师将问题案例的实践功效有效运用,利用主体能动探究潜能,将探析问题任务布置给学生,让问题解答活动变为学生探析问题过程,从而切实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
3.适度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主导学生的学习,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过程、方法、态度进行适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适度、多角度、多元性地评价学生。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要发挥评价的效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比如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评价时可指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到位,切忌空头表扬。
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如何,都会找出理由对学生大肆表扬一番,这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评价应该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以鼓励为主。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作出正确指导,帮助学生纠
正,而非滥用表扬评价;对那些有错误却是经积极思考或是蕴含创新的想法,教师要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并帮助完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4.注重研究数学教学艺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和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因此作为老师,需要更加注重研究数学教学的艺术,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为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被传统的思路所束缚,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给学生增添新鲜感。
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时,可以应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和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够将数学理论和生活相连接,又能够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而在讲解《概率》一章中,老师则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先利用第一节中的游戏引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接下来再提出具体的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熟知概率,并能够准确判
断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
5.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
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
教学过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敬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8期
[2]李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尝试[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年Z1期
[3]张阁廷;;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1年21期
[4]陈乐荣;;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2期
[5]李德堂;;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0年11期
[6]王如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