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学生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之后,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在这个活动情境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同时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点: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因此,本节课伊始,我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及一个土豆、一个石块,让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很快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的体积,在他们对土豆、石块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束手无策时,我让学生看“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提出问题: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石块的体积,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测量计算?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制订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及时评价,促进和谐。
教育首先是一种赏识教育,在课堂上老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孩子的成长印染亮丽的人生。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自已在课堂上的语言应更精炼,这样课堂上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又如在学生分小组用两种方案测量石块的体积后,教师再用这两种方案来分别测量同一块石块的体积,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从而验证两种方法都可以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只要操作方法得当,测出的石块的体积就比较准确了,这样的话,就更能很好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