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

6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

6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疑难解析】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2.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件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连起来的?4.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

看一看哪些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重点品析】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一段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实用文档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4.“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课外知识补充】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城外青山横亘,白水环绕。

我与君在此地分别,你漂泊四方恰如孤篷万里。

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也像它一样;太阳依山缓缓落下,好像依依不舍,正如我与你分别的情意。

从此我们挥手分别,连马也像不忍分离似的长鸣不止。

这首送别诗情意深挚宛转,所写之景历历在目,语言流畅自然。

诗的首联用两个工整的对偶句形象地描绘了分别之地的自然景色:城外青山横亘,白水环绕。

此时此地分别,更使人惆怅伤怀。

颔联以贴切的比喻写友人孤篷万里,漂泊四方,这当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谊。

颈联实用文档就眼前写实景来抒写怀抱,把双方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十分含蓄而深沉。

尾联以萧萧马鸣进一步烘托出分手时留恋难舍的心情,使诗篇言尽而意不尽,兴味无穷。

【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下列加粗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妯娌(zhòu lì)()血溅(zàn)()疼痛历害()不辍(chuō)()周剂()差役(chāi yù)()2.“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

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用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上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

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

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

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

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

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

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

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实用文档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

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

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

哭也徙然,哀也无助。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4.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用文档7.试把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看看两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提示:可以从记叙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训练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

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

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

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篮球、体操、举重等多种项目均有不小的建树。

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在我们南方他们从没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而他那一身过硬的“打架”功夫更使人们对他又惊又喜,小青年们实用文档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

“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

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手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

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

不!不!绝不放弃,绝不言败,我绝不容许你就这样轻易地走。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整个的身心。

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了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

心脏中一下子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

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

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

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

而父母,则是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实用文档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那个表面对他面含微笑,竭力与他聊着轻松话题的我,心里是那么的伤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