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专业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

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珠三角乃至全国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文章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及其他地区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传统产业;新塘ABSTRACT With the changing urb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 from speed to quality ,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PRD specialized town. XinTang is a town which the denim industry clusters has the most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production is the world's largest. The denim garment industry’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XinTang plays an exemplary role in t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even nationwi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remedial 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 and othe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city integrat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XinTang*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推进“三旧”改造、促进广州城市更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Z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ZD154。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4.06.08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4)06-0084-04作者简介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40);2 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1479289690@(广州,511300)1 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和改革开放先行的两大优势,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发展形成了众多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皮具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专业镇,珠三角镇级经济成为主要发展模式[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珠三角城镇(专业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如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界定[2]、不同区域尺度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3-6],但对具体产业和典型专业镇的产业转型却少有研究。

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

牛仔服装产业作为新塘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推动新塘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3年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51亿元,其中牛仔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42.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3.96%。

然而“民营资本主导下的内源外向性经济”的特性及长期以来政府对产业治理的缺失,使得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深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分散式发展态势之中,带来较多社会发展问题。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汇率上涨,劳动力、原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此,本文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为例,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Town in PRD:A Case Study of Xintang刘 卫1 凌筱舒2Liu Wei Ling Xiaoshu84升级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及其他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2.1初创时期(1980~1992年):民营资本活跃,开始集聚发展凭借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利好及靠近港澳的地理优势,由港商投资,1980年新塘办起了新塘镇制衣厂、勤昌制衣厂和 金冠制衣厂等“三来一补”企业。

受此启发,新塘农民纷纷创办自己的牛仔服装厂。

1984年,新塘出现第一家民营制衣厂——金冠制衣厂,在其带动下,原金冠洗水技师与乡民合资,在大墩村开办了一家洗水厂,成为新塘建立牛仔服装产业链条的开端,牛仔服装产业也开始逐渐向新塘镇域以外的范围扩张。

这一时期,新塘绝大多数的牛仔加工厂均为小规模作坊式,由于缺乏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经验,主要从事简单的服装加工贸易,市场以港、澳、台为主。

2.2快速发展时期(1993~1997年):爆发式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新塘承接香港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初新塘牛仔制衣厂的数字一度达到行业顶峰, 并且与牛仔制衣相关的纺纱、织布、面料、印染、洗水等产业也开始兴盛,为新塘赢得了应对市场的快速度和低成本,以牛仔服装加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同时,也形成了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空间格局。

这一时期,大多数企业以从事贴牌加工为主,为海内外著名品牌如POLO、LEE、TEXWOOD、GUESS、EXPRESS进行OEM贴牌加工。

主要销售市场从初创时期的港、澳、台地区扩展到欧、美、非及澳洲。

2.3整合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规模化扩张,产业集群走向成熟由于海内外市场扩张的需求,有实力的牛仔服装企业急需扩大厂房面积以增加产量。

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相继建设了民营制衣园、环保工业园、沙埔银沙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牛仔服装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更为直接地融入到全球纺织服装生产体系,成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塘成为全国最大型的牛仔服装生产、出口集聚区,牛仔服装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量占全国的30%,拥有2000多个国际营销网络,年生产牛仔服装3.5亿件(条),从业人数29.2万人。

3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1产业用地布局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牛仔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新塘镇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沙埔片区和仙村片区,以散点分布为主,兼有以环保工业园、民营制衣工业园、沙埔银沙工业园和仙村工业园为产业载体的块状分布。

整体布局用地分散、破碎,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如西洲环保工业园、新塘民营制衣园、沙埔银沙工业园、仙村工业园等,已开发土地达80%以上(表1)。

剩余可开发用地严重不足,成为今后制约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增长趋势减缓新塘每年出口2亿多件牛仔服装,其中70%销往香港、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因产业总体集中在利润水平较低的制衣贴牌环节,因此整体的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外向型的产业背景下,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增城纺织品出口增长趋势减缓。

2012年,新塘规模以上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增长速度为-11.73%,比2011年低50个百分点(图2)。

另外,增城纺织服装总体出口额为11.67亿美元(2011年),增长速度为11.59%,较往年下降35个百分点。

3.3国际分工仍处弱势,产业竞争力低新塘以大规模、大批量、低成本、低价格等特色,通过廉价劳动力、邻近港澳及逐步完善的产业生产配套等优势成为世界牛仔之都。

目前新塘企业大多仅具备了基本的生产功能,推动生产系统持续发展的工艺技术研发、金融服务以及相应支持能力还相对较弱。

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

大部分企业以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生产技术上的模仿多于创新,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学习和模仿很快,但企业的独立创造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知名品牌,大量无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产品同质程度高,出现削价竞争的不利局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弱势(图3)。

3.4人力资本矛盾突出,高级人才紧缺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以及老龄化社会提速带来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相应减少,使得曾经支撑我国保持30年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在普工工资年均涨幅为10%~20%的情况下,招工困难的情况仍然困扰着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而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缺乏,导致本就储备不足的牛仔技术工人(如熟练车工、洗水 师傅等)更加稀缺,更难以培养和吸引对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相关人才(如电子商务运营表1 新塘牛仔产业园区用地情况表工业园主要工业门类规划面积(ha)已开发(ha)剩余(ha)开发率西洲环保工业园洗水漂染1641372783.7%民营制衣工业园制衣企业10097396.7%沙埔银沙工业园印染、辅料制造、服装生产,中小企业为主1971673084.7%仙村工业园水泥、建材、制衣1531233080.5%1图1 新塘牛仔产业历史发展空间演变图图2 2006~2012新塘镇规模以上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增长速度285人员及职业经理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