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含义
1、社会的含义[【P4】
2、社会性发展的含义【P4】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1、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P5】
三、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1、个性的概念【P5】
①独特性②稳定性③统和性④功能性
2、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P7】
①个性结构的成分:自我调控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②幼儿个性结构【P8】
③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一般关系、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又是互相促进的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功能、内容与特点
一、幼儿社会化的功能【P11】
1、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
2、规范儿童的行为和道德意识
3、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
4、形成儿童的个性
5、使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幼儿社会化的内容【P12】
主要包括:①认知社会化②道德社会化③性别角色社会化④政治社会化⑤职业社会化
三、幼儿社会化的特点【P13】
1、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
2、幼儿的社会化具有社会制约性
3、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关键期
5、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第二章幼儿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1、自我概念的定义【P19】
2、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P19】
①从简单到分化②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
③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④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P20】
①婴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②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
③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概念④青春期的自我概念
3、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21】
①生物因素:宫内环境、认知发展水平
②重要他人的作用:家庭成员的影响、教师的作用、同伴关系
③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地位和种族
二、自尊的发展
1、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P24】
①幼儿阶段自尊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②儿童自尊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③儿童自尊的发展存在某些性别差异
④城乡儿童在保持自尊方面存在差异
2、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P25】
①外表或外貌②亲子关系③父母教养方式④师生关系⑤同伴关系
3、自我控制的发展
①自我控制的定义【P28】
②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P28】
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对认知活动的控制、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③影响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P30】
生理因素、言语指导、父母控制模式、物质诱因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发展
一、社会认知发展概述
1、社会认知的定义【P33】
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P34】
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②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
③儿童社会认知和各方面的发展室非同步、非等速的
④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⑤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二、观点采择的发展【P38】
1、观点采择的定义
2、观点采择的分类
①空间观点采择②社会观点采择
3、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①儿童对社会世界认知结构的发展平行于其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发展
②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③儿童观点采择过程伴随着相应的智力活动
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P39】
1、心理理论的定义
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
3、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P40】
①家庭因素:家庭规模、家庭经济地位、家庭交流
②文化③装扮游戏
④幼儿自身的内在个体因素: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社会交往能力
四、对权威及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P43】
1、权威认知
2、权威认知的发展特点
①儿童对权威服从的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变现处上升趋势
②各种权威特征及特征组合对儿童的影响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
3、社会规则认知
①社会规则的范畴及其关系
②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提高的趋势
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发展受言语发展水平的制约
儿童在假设和真实两种情境中的社会规则认知发展存在差异
第三节依恋的发展
1、依恋研究的起源和概念界定【P50】
2、依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①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
②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
③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
④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上)
⑤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器(3~6岁)
3、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①安全依恋②回避型不安全依恋③反抗性不安全依恋
第四节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功能【P56】
1、同伴关系为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能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2、同伴关系是获得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及其特点【P57】
三、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P59】
第五节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P63】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三、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认知因素
①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
②儿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
③观点采择及归因
3、环境因素
①父母抚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②社会文化传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③大众传播媒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情感因素:移情
第六节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P73】
二、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依据意图或目的分类
2、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分类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三岁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2、儿童早期冲突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基因、激素水平、气质
2、社会认知:①②③【P77】
3、环境因素
第七节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性别差异
一、性别角色的发展【82】
1、性别概念的发展
①性别认同的发展②性别稳定性的发展③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2、性别角色观的发展
3、性别化行为模式的发展
二、性别差异的发展
1、生理差异
2、认知差异
3、个性社会性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