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2011年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物理课程

1.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从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上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

3. 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上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5. 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理论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框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6. 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依据基础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普及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7. 物理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有纵向组织、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心理顺序、直线式和螺旋式6种方式。

8. 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推论和抽象,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以便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理想模型 方法。

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0. 与社会科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相比,物理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P16

(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4)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5)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11.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P37

(1)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2. 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P38

(1) 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3)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4)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章、物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 物理学习兴趣可划分为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关注兴趣、因果认识兴趣、概括认识兴趣和应用兴趣等类型。

2. 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思维障碍?分别例举实例说明。P76

(1) 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 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3) 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4) 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5)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6) 思维定式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3.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P81

(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学习兴趣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P83

(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

(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

第三章、物理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

1.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订,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它具有服务性、多边性、有序性三个主要特征。

3. 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4. 什么是教学方法?举例说明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P102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讨论法 (3)实验法 (4)读书指导法

5. 以“摩擦力”为例,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说明你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依据。P106

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P95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 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3) 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

(4)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5)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

7. 有一种说法:“我们过去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对于这种关于新课程的评论,谈谈你的看法。也有人说:“教的多自然学到多,教的少自然学的少,教的难自然就能学会克服难,教的易自然则只能学会从事易。所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对这种观点,你又如何评价?

第四章、物理教材与分析

1. 进行整体教材分析有利于从宏观角度、从总体把握教材。整体教材分析可以从编写意图(或编写思想)、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体系安排、风格特点这四个方面展开。

2.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包括该单元(章)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目的要求、知识(能力、方法)结构、重点、难点与教学建议等方面。

3. 课题教材的分析内容有两个大的方面:分析教材地位,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材特点,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提出教学建议。

4. 请简单谈谈物理教材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P116

(1) 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提供必要的素材

(2)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4)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以《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

5. 简述教材分析的意义?

(1) 教材分析是知识信息转化的需要

(2) 教材分析是从整体把我教材的需要

(3) 教材分析是挖掘教材隐含的各种价值的需要

(4) 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需要

(5) 教材分析是选择教材的需要

6. 教材分析的意义和依据有哪些?P124

(1)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2) 物理学的只是体系

7. 如何理解教材的含义与功能?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教材的功能?

第五章、物理教学设计

1. 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

2. 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3. 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 教学任务分析

(2) 教学对象分析

(3) 教学目标设计

(4) 教学策略设计

(5) 教学媒体设计

(6) 教学评价设计

第六章、物理典型课教学

1. 物理概念教学的程序一般可划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运用三个阶段。

2. 物理概念的定义法有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差值定义法、和值定义法、极限思维定义法、函数定义法。

3.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外延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理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总体或概念的适用范围。

4. 按照教学形式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以及课外实验与制作等。

5. 引入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P227

(1) 运用实验引入新概念

(2)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

(3) 从复习旧知识引入

(4) 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5) 利用类比法引入

6. 物理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试以加速度为例作一说明。P227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运用

7. 根据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简要写出“密度”概念教学的主要步骤。

8. 简述物理概念具有哪些特点?

9. 谈谈你对物理规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P241

10. 举例说明物理规律具有哪些特点?

11. 举例说明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常用的方法有哪些?P242 (1) 利用实验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2) 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3) 复习旧知识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4) 利用物理学史或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12.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试结合实例说明。

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运用规律

13. 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4. 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1) 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

(2) 强调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及公式中字母的意义

(3) 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 弄清所学规律与相关物理概念、规律间的关系

15. 有的中学物理教师认为:“高考不考操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实验,只要让学生多做有关的练习题,照样能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结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

16. 举例说明演示实验的各项要求。

演示实验的各项要求:

(1) 要有明确的目的

(2) 要明显、直观

(3) 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 要有启发性

(5) 配合讲解,引导观察思考

17. 边学边实验有哪些类型、哪些特点、哪些要求?

类型:(1)认识型边学边实验、(2)探索型边学边实验、(3)观察型边学边实验、(4)体验型边学边实验、

特点:(1)小:内容少、所用时间短、实验规模小、学生分组小

(2)易:实验原理简单,器材操作方便,实验步骤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数据较少,便于分析整理。

(3)活:实验方法灵活、实验时机灵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