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P 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初二、初三组)(比赛时间90 分钟,满分120 分)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40分)1. 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朝代的诗人是()。

A. 李白B.李清照C.李贺D.李商隐2. 下列各项中的作家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 杜牧、杜甫B. 柳永、柳宗元C. 李煜、李益D. 王维、王安石3. “仲秋”特指()。

A. 公历8 月B. 农历八月C. 公历7 月D. 农历七月4. 下列和“推敲”的典故有关的是()。

A. 唐代诗人岑参B. 唐代诗人贾岛C. 东晋诗人陶渊明D. 宋代诗人苏轼5. “运斤成风”中的“斤”应该是()。

A.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B. 斧子一类的工具C. 特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D. 中国市制质量单位6. 如果老师对班里学习不主动不努力的同学引用古人的话进行批评教育,可以用()。

A. 心有灵犀一点通B. 玉不琢,不成器C. 化腐朽为神奇D.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 《苏武牧羊》中的“单于”中的“单”读音是()。

A. ch cnB.d a nC.sh d nD.ch ?n8. 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

A. 夺情B. 归宁C. 出殡D. 丁忧9.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格的是()。

A.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0. 下列名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左传》②《汉书》③《吕氏春秋》④《孟子》⑤《史记》A. ①③⑤④②B. ①④③⑤②C. ①③④②⑤D. ①③④⑤②11.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属于边塞诗B. 韦应物《滁州西涧》属于山水田园诗C. 张九龄《望月怀远》属于咏物诗D. 王维《送别》属于抒发别离之情的诗作12. 下列对诗句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B.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张九龄)C.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白居易)D.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欧阳修)1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战国时著名思想家()的著作。

A. 墨翟B. 庄周C. 荀况D. 商鞅14. 与“黄耳传书”这个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陆云B. 陆机C. 王璨D. 阮籍15. 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A. 滕王阁B. 黄鹤楼C. 岳阳楼D. 鹳雀楼16. 杨万里的“绿池落尽红蕖却”中,“却”的意思是()。

A. 推辞、拒绝B. 还、再C. 完、尽D. 停止17. 下列句中的“以”与“断鳌足以立四极”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 君以告扁鹊B. 问焉以求一得C.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8. 下列选项中的“素”与“此人肃清”中的“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素蟫灰丝B. 红装素裹C. 可以调素琴D. 素不相识19. 下列诗句中“浮云”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D.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 下列加点词与“终南山”无关的一项是()。

A.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B. 太.乙.近天都,连天接海隅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21.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汝既不田”的“田”相同的是()。

A. 一狼洞.其中B. 古人贵朝.闻夕死C.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 读《易》至韦.编三绝22. 《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它的体例是()。

A.编年体B.国别体C.纪传体D.纪事本末体23. 以下选项中包含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亲戚畔之B. 斗折蛇行C. 空乏其身D. 不耻下问24. “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曲”读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q 口(弯曲,曲折)B.q 口(弯曲的地方)C.q U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D.q u (歌的乐调)25. “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应解释为()。

A. 亮,与“暗”相对B. 能够看清事物C. 清楚D. 使.. 明亮,照亮26. 以下选项中不含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 予尔百金B. 若渔者也C. 彼与彼年相若也D. 家祭无忘告乃翁27. 下列诗句并非抒发“乡愁”的一项是()。

A.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B.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D.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8. 下列诗句中,借“飞花”“飞絮”寄托思念的一项是()。

A. 白话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B. 杨花独得春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C. 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D.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29. 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昔贤之所难也B. 夫以汲、郑之贤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30. 下列成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A. 望梅止渴(曹操)B. 卧薪尝胆(勾践)C. 破釜沉舟(刘邦)D. 韦编三绝(孔子)31. 孔子曾因笛子的英年早逝而发出了“天丧予”的悲鸣,这位弟子是()。

A.子路B.子贡C.颜回D.冉求32. 欧阳修“画地学书”中,“书”应解释为()。

A. 书法B. 字C. 《尚书》D. 书信33. 下列诗句中,与“独怜幽草涧边生”的“幽”所包含的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A.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B.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C.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4. “危樯独夜舟”中,“危”的意思是()。

A. 危险B. 高C. 损害D. 偏侧35.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中,“其”所表示的语气是()。

A. 反诘B. 祈使C. 推测D. 疑问36.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B.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C. 通国之善弈者也D. 为是其智弗若与3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遂于.驴上吟哦B. 青出于.蓝C. 于.驴上得句D. 吏揭榜于.市38. 公输盘所说的“吾义固不杀人”中的“义”指的是()。

A. 拒绝墨子的“千金”B. 不愿被人利用C. 有爱人之心D. 不看重酬金39. 刘禹锡享受“无丝竹之乱耳”的生活,下列不属于“丝竹”的一项是()。

A. 鼓B. 琴C. 箫D. 笛40. 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A. 王勃B. 张九龄C. 王之涣D. 王昌龄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用“V”或“X”表示对或错)41. “古诗十九首”指的是东汉末年文人学习民歌所写的抒情诗。

()42. 《庄子》和《吕氏春秋》都属于诸子百家的名著。

()43. 《史记》《三国演义》《左传》和《战国策》都是历史典籍。

()45. 贾岛和孟郊都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有“郊寒岛瘦”之称。

()45. 贾岛和孟郊都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有“郊寒岛瘦”之称。

()4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遭贬后,因其侄孙韩湘来送行有感而作。

()47. “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公输》一文主要体现“非攻”思想。

()48. 词是一种文学样式,别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诗余等。

()49.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讲究平仄、对仗等格律,但用韵较自由。

()50. 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诚斋体”。

()三、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写错别字不得分)51. 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共此时。

54. 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5. 长江一帆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6. 独上江楼思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

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亲相近水中鸥。

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

60. 风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1. 若问闲情都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梅子黄时雨。

62. 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3. 失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4. 《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史书,该体例最早的中国史是《__________________ 》。

65. “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出《后汉书?冯异传》,“东隅”的意思是66•“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塞上听吹曲》,其中“梅花”一语双关,一指梅花,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7.从题材内容来看,曹操的《龟虽寿》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在诗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8•《田登为郡守》一文中有一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上元灯节”的“上元”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

69. 《楚人贻笑》中的“楚人居贫”的“贫”应当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说的“穷”应当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