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材编排特点(课堂PPT)
人教版教材编排特点(课堂PPT)
4
(二)荤素搭配,花色繁多,营养全面 从教材的习作训练内容中,就不难看出: 作文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形式上, 从呆板走向灵活;评价上,从一元走向多 元。 例如:如,三年级上册有编童话故事,三 年级下册有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 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四年级写科 幻故事,五年级年级让学生假想二十年后 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六年级让学生把自己
22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通过综合 性学习,在了解汉字的基础上,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同时培养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写规范字的 意识,并为纯洁祖国的文字做点实事。
23
五、识字写字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的量 教材努力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 难度的识字写字的主张。 我们比较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的低段识字量,具 体情况如下表:
29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主要分为“我会认”“我会写”“我
会读”“我会说”四部分,而“读读比比”“读读画
低年级(1-2)阶段
画”“读读背背”“看看写写”“说说画画”“说说写写” 等交替出现,各部分之间基本上没有轻重、先后之分,听、
说、读、写并行推进,主要是并列式结构。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基本上都是先读或背课文,再互相 讨论交流,然后抄写自己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而 中年级(3-4)阶段 “选做题”“小练笔”“资料袋”“阅读链接”“综合性 学习”“综合性学习提示” 等则在练习中交替出现,在 低年级字、词、句练习的基础上,着重段的训练,加强片 断练习。
(二)题材广泛。 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三)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2
二、习作练习的编排特点: (一)“正餐” 与“点心”,一正一辅, 互为补充 在一年级(下)至二年级(下)中还没有出现正 式的习作训练题,只是在口语交际与“写一 写”中出现的部分写话训练,大部分都是进 行口头上的说话训练。 例如: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四、八中就出现 看图写几句话、我想写几句心里话的出现。
25
(二)字种 人教版教材在写字部分的编排上力求写字 本身的规律,把相同偏旁或相同结构的字 尽量安排在一起,便于教师分类指导,也 便于学生自己领悟写字规律。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0课和《我是 什么》一文,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有:冲、 晒、池、浮、灾、害。
26
(三)字序 人教版编写者在编写教材字序安排问题时, 更多考虑学生智力能力。
18
在低年级时,一年级上以“读读说说、读读画 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的形式呈现;到了一 年级下到二年级下通过“展示台”和“宽带网” 两种形式呈现。 例如:二年级上有一组课文是关于“秋天”的, 在“语文园地”设置了“展示台”——黄色的银 杏叶,赞美秋天的诗,描绘秋天的画,用落叶粘 贴的画……本组课文虽然没有提出开展“走进秋 天”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专题,但留心教材的 编排不难发现,展示台不是凭空而设,跟本单元 的教材编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1
(三)高年级
“综合性学习”一般每册安排两次,一次大 综合性学习次小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更丰 富,学生的自由度及选择性进一步加强。 在高年级除了有中年级的小综合性学习 外,还有大综合学习。大综合性学习采取 激趣并明确学习要求、提出活动建议、给 出阅读材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交流与展示学习收获等编排程序,围绕专 题,放手让学生订计划、搞活动、表达学 习成果、展示学习收获。
表1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字量比较表
人教版 北师大版
一上 认写 400 100
334 138
一下 认写
55 250 0
40 220 2
二上 认写 450 350
二下
总计
认 写认
400 300 1800
写 1000
432 220 420 230 1588 80824
例如:一年级安排认识950个常用字,写其 中的350个。二年级认识850个常用字,写 650个。一、二年级总共要求认识1800个常 用字,会写其中的1000个,要求认识的字, 大体按照由出现频率高到出现频率低来编 排。 在一年级全册很少属合体字。第一课学写 “一、二、三”3个字,主要练习横画。第 二课学写“十、木、乔”3个字,主要练习 竖、撇、捺。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先学 “欠”,再学习“欢”;先学习“斤”, 再学“折”。
27
(四)识字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方 法上对传统教育经验与精华的吸收与发展,主要 表现在利用古诗识字 、利用对子识字 、利用“六 书”构字法识字 、利用《三字经》识字 。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中教学“神、州、川、涌、 岛、隔、峡、与、陆、民、族”等字时,就采用 了这种形式:“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 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 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 朝夕,兴中华。”
20
例如:三下第一次综合型学习:先在学习了 第一篇课文《翠鸟》后提出“开展一次调查周 围环境”的要求,接着学习《燕子专列》《一 个小村庄的故事》两篇关于环保的精读课文后, 又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提示”,最后,在本 组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提示:用写环保标 语、办手抄报,写建议书等形式表现学习收获。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一般也是先读或背课文,再针对课文思考问题,谈体会,接 着理解句子意思或课文的思想感情。“小练笔”和“选做题”交替出现,资料 袋、阅读链接交替出现,其中还穿插听说训练。
33
28
六、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
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学生 的语言积累,人教版课后练习要求对字、词、句 或诗词、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抄读、背诵 外,还设置了“资料袋”“我知道”“宽带 网”“阅读链接”“读读记记”“日积月 累”“读读写写”等板块,既联系了课文内容进 行补充,又呼应了新课标“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 的系统和完整”这一理念,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 知识积累方式。
5
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把自己当成 一种植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 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 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 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等等。
6
三、插图特点:
(一)插图数量随年级增高逐渐减少
整套教材共有课文436 篇、插图649 幅, 平均每篇课文配有插图1.49 幅。从总体趋 势看,随着年级的增高,插图的数量逐渐 减少。
31
中年级(3-4)阶段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基本上都是先读或背课文,再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抄写自己 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而“选做题”“小练笔”“资料袋”“阅读链 接”“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提示” 等则在练习中交替出现,在低年级字、 词、句练习的基础上,着重段的训练,加强片断练习。
32
高年级(5-6)阶段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一般也是先读或背课文,再针对课 文思考问题,谈体会,接着理解句子意思或课文的思想感 高年级(5-6)阶段 情。“小练笔”和“选做题”交替出现,资料袋、阅读链 接交替出现,其中还穿插听说训练。
30
低年级(1-2)阶段
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主要分为“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说”四 部分,而“读读比比”“读读画画”“读读背背”“看看写写”“说说画 画”“说说写写”等交替出现。
19
(二)中年级
在上述作法的基础上,进了一步,每册各 有两组,结合专题开展比较丰富的小综合 性学习。
中年级每次的小综合性学习都分三回呈 现。先在本组精读课文首篇篇末的“综合 性学习”中提出要求;再在本组精读课文 末篇的“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做一个承前 启后的提醒,要求总结前一阶段的情况, 策划后一阶段的活动;最后在本组“语文 园地”的“展示台”中交流学习成果。
3
从三年级(上)开始习作才正式出现,前面的口 语交际中出现的大多内容都是为后面的习 作做准各的。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是 “正餐”,小练笔就是“点心”。 如: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说说 我的奇思妙想”后面习作安排的是“写一 篇想象作文”。习作中有写人、写事、写 景的训练,还有纪实习作与想象习作的出现。 另外,写自我介绍、写日记、写发言稿、写 建议书都在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出现。
插图内容分为人物事件类、动植物类和 场景类。人物事件类,既包括单独表现人 物的肖像画,也包括有人物参与的活动。
一、二年级以动植物类插图为主,三年 级以上人物事件类插图居多,场景类插图 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
15
二年级上册《识字8》
16
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
17
四、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突出语文本体,富有新 意。 (一)低年级 结合课文或专题,安排少量活动,特别是语文 实践活动,以体现学习语文同生活的联系,以 及学科间的沟通与融合。
人教版教材编排特点
一、教材阅读编排特点 二、习作练习的编排特点 三、插图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五、识字写字的特点 六、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
1
一、教材阅读编排特点:
(一)人教版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例如: 诗歌(静夜思、咏鹅、悯农等)、童话(卖火柴 的小女孩、七颗钻石、丑小鸭等)日记(日记两 则)、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神话 故事(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等。
7
从低年级大量配置形象插图到中高年 级有选择性的配置插图,符合了小学生抽 象思维不断发展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引导 学生逐步实现从读图到读乌塔》
10
(二)插图类型多样,漫画图偏少.
实物图和描绘图居多。全册共有实物 图98 幅、描绘图414 幅、漫画图137 幅。
从不同年级来看,一、二年级以漫画 图为主,三年级以上以描绘图为主。其中 ,实物图随着年级的增高有所增加,而漫 画图则随着年级的增高骤减。
11
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
12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
13
各种各样的插图既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审 美需求,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小学 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