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服务贸易比较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与理论对接1951年恒定市场份额(CMS)分析方法第一次被提出,该方法现已成为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主要分析工具。
该模型将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的出口划分为二阶效果,具体公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本文取1998—2012年中国、日本、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来源如下:中国历年服务贸易额、日本历年服务贸易额、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来自于UNServiceTradeDatabase、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Database)、中国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官方网站,具体数据来源均已在数据表下方标注,尤其是日本服务贸易2012年的数据是作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所得,可能存有微小误差,但不影响分析结果。
为分析比较中、日两国不同时间段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变化过程,本研究将研究区间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2年为第一阶段、2003—2007年为第二阶段、2008—2012为第三阶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为了研究需要,本文将运输服务、旅游、建筑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划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将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划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在此基础上整理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进口值、出口值、进出口总额等数据,依据整理的基础数据使用上文模型公式计算,进一步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解情况,并对具体数值做出经济解释,而且根据当时经济环境做深层次原因解析。
(一)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根据前文介绍的模型公式,计算得出中国知识/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CMS二阶效果分解结果,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1.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
(1)结构效果及二阶分解效果分析。
通过CMS二阶效果分解数值能够看出,结构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51.5%、78.8%和91.4%,纵向对比发现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明显,说明在中国经济总体增长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额也随之显著增长。
增长效果分析。
1)增长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54.1%、44.8%和58.6%,比重状态表现较稳定(50%上下),说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因地区整体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的增加而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
2)市场效果分析。
市场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15.1%、44.2%和18.0%,表现“倒V 型”走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阶段中国将更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向需求相对小的国家出口,出口分布不够合理(深层原因有可能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初期,对世界服务贸易产品的格局和自身竞争力定位不准),而第二阶段的高比重说明政府从第一阶段的不合理出口导向中发现问题,并对产品的出口地实行了相对应调整,第三阶段的稳步数值说明产品布局调整后,产品出口在地区内实现了一定均衡。
3)商品效果分析。
商品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6.1%、-8.2%和15.0%,整体比重表现“V型”走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第二阶段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生产结构不合理,内部各行业的产出比例不符合地区实际出口供需比例,第三阶段的高弹性回升说明政府对产品内部生产和出口比重实行了合理调整,且效果明显。
4)结构交互效果分析。
结构交互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4.4%、-2.0%和-0.1%,因为结构交互效果是由出口商品的结构与出口市场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上应具备在二者中表现更强势一方的特征,但并不绝对,如第三阶段的结构交互效果是-0.1%,而同期的商品效果和市场效果分别是15.0%和18.0%,具体原因我们能够从市场效果的“倒V型”走势角度分析,造成这个负值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接下来的比重调整过程中,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市场效果比重下滑过大。
①(2)竞争效果及二阶效果分析。
竞争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28.6%、18.9%和6.9%,表现下降的趋势。
竞争效果占比正相关反映相对出口的水平,即竞争效果占比下降意味着同期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对出口额增长速度下降。
在整体竞争效果方面,三阶段占比分别为31.6%、43.7%和27.6%,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备一定的整体竞争力。
具体竞争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3.0%、-24.8%和-20.7%,均为负值,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特定市场竞争力较弱,有必要调整出口方向。
(3)二阶效果及分解效果。
二阶效果主要是在结构效果和竞争效果两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动态结构残差效果的数值在第二、三阶段均小于零,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份额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2.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
(1)结构效果及二阶分解效果分析。
对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来说,结构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97.1%、67.8%和138.6%,说明在中国经济总体增长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也随之增长,增长势头比同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更猛(第二阶段略低)。
一是增长效果分析。
增长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167.6%、90.7%和311.2%,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及整体出口额的快速发展,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快于同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速度。
二是市场效果分析。
市场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31.5%、-10.1%和-41.7%,在三个阶段都为负值,表示中国集中向相对慢速增长的市场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国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出口发达国家)。
三是商品效果分析。
商品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40.7%、21.8%和-44.5%,整体比重表现出“倒V型”走势,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商品效果截然不同,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类型在不同阶段不同,并且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正好表现出了互补的关系,即表现为相对较快的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时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较慢,反之亦然。
四是结构交互效果分析。
结构交互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2.8%、-34.7%和-93.1%,因为结构交互效果是由出口商品的结构与出口市场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上应具备在二者中表现更强势一方的特征,但并不绝对,如第二阶段的结构交互效果是-34.7%,而同期的商品效果和市场效果分别是-10.1%和21.8%,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几乎全部向发达国家出口引起的。
(2)竞争及二阶效果分析。
竞争效果三阶段的比重分别为-19.4%、49.7%和-58.4%,整体表现出了“倒V型”走势,且三个阶段的相对波动较大。
从整体竞争效果角度来分析,在第三阶段甚至降到了-142.8%,表明在竞争力方面,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相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说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其具体的竞争效果却表现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水准上说明,在中、日两国出口结构比较稳定的条件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中国出口额总体的增长,并且优化了出口结构,变化方向变为利于出口增长的方向。
(3)二阶效果及分解效果。
由三阶段二阶效果、纯二阶效果和动态残差效果的对比看,第二阶段的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说明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市场中,出口份额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稳定特征。
(二)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1.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
(1)结构效果及二阶分解效果分析。
由表3数据可知,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结构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244.9%、61.4%和119.0%,比重均大于50%,第一阶段比重甚至大于200%,表明出口变动是引起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结构效果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是增长效果分析。
增长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56.9%、16.7%和25.8%,比重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说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因地区整体出口额的增加而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但相对于中国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是市场效果分析。
市场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169.8%、33.0%和66.4%,整体比重表现出“V型”走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第二阶段日本将更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向需求相对小的市场(国家)出口,出口倾向不够合理,而第三阶段的比重回升说明了日本政府从第二阶段的不合理出口导向中发现问题,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的出口地实行了相对应调整。
整体来看,即使是在第二阶段,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市场效果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市场选择较为合理。
三是商品效果分析。
商品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30.7%、-14.5%和13.2%,整体比重表现出稳步增长走势,说明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生产结构在逐步优化,内部各行业的产出比例较为符合地区实际出口供需比例,第三阶段的正值分解效果说明日本政府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内部生产和出口比重处在合理的范围内。
四是结构交互效果分析。
结构交互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8.9%、26.1%和13.6%,对照同期市场效果和商品效果可知,在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二阶分解效果上,市场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日本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更加合理的选择服务贸易产品分布,以形成更加明显的出口竞争力。
(2)竞争效果及二阶效果分析。
竞争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29.3%、16.3%和10.1%,基本表现上升的趋势,竞争效果占比的提升表明相对出口数额也随之增长,即在相同阶段,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快于其他(国家)地区,这在一定水准上说明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逐步提升。
整体竞争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21.9%、67.5%和51.0%,表明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近年来相对中国优势更加明显。
具体竞争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51.2%、-51.2%和-51.0%,均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大,表明日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朝着对出口增长不利的方向发展。
(3)二阶效果及分解效果。
二阶效果具体的研究对象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变动水准,主要是在结构效果和竞争效果两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动态结构残差效果在研究中的数值在第一、三阶段均小于零,这在一定水准上表明对日本的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来说,在增长相对较快的市场中,出口份额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由原先的较快增长转变为现阶段的较慢增长。
2.日本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研究。
(1)结构效果及二阶分解效果分析。
对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来说,结构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1386.8%、45.3%和83.6%,说明在日本经济总体增长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也随之增长,增长势头比同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更猛(第二阶段略低)。
一是增长效果分析。
增长效果三阶段占比分别为-412.7%、-16.8%和18.2%,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及整体出口额的快速发展,日本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在前两个阶段表现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才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