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骨显像

核医学骨显像


右(5.0-10.2),该剂量远低于辐射确定性效应
的剂量阈值,是十分安全的检查。

PET/CT是非常安全的现代分子影像检查手段,虽 然有一定辐射,但对于有适应证患者接受检查的 受益明显大于辐射风险,使患者获得挽救生命的 机会。
误解: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所吸收的辐射!!! 也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第二天在福岛站了一天。(危言耸听)
其中核医学诊疗所造成的人工辐射仅占5~10%。
12
放射性核素显像安全吗?
13
核医学检查患者安全管理
核医学检查都属于正规的医疗照射,是医院里
的常规医疗检查项目。 从帮助患者获得明确的诊断目的来讲,其检查 中受到的少许内外照射,对患者的健康不会产 生影响。
14

PET/CT一次全身检查的辐射剂量大概为7.5mSv左
a-b 图 99mTc-MDP ECT骨扫 描 显示左侧髂骨病变,骨代谢 轻度增高 c图 18F-NaF PET图示左侧髂 骨代谢 明显增高 d.e图 为18F-NaF PET-CT横断 位显示 左侧髂骨病变 显而易见,18F-NaF PET-CT 骨显像 效果更好,灵敏度更高。
临床适应症

18F-NaF PET/CT骨显像的临床适应症包括: (1)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及转移灶治疗随访 ;(2)原发性骨肿瘤诊断、转移与复发诊断 ;(3)不明原因骨痛筛查;(4)骨髓炎早期 诊断;(5)创伤与隐匿性骨折诊断;(6)代 谢性骨病诊断;(7)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 ;(8)移植骨活性评价;(9)关节炎的诊断 ;(10)骨坏死的早期诊断;(11)人工关节 置换后随访;(12)骨折愈合评价;(13)骨活 组织检查定位。
X线检查仅有少数部位的摄片检查所受辐射剂
量略低于核医学检查,大多数检查均远远高于核
医学检查。
17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ECT)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SPECT)
ECT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摄影仪(PET)
1、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正电子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带正电荷的电子 ( β+ ),他在介质中运行极短的距离,即与邻近的普通电子 结合而消失,其质量转化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光子, 这一过程称为湮灭辐射。 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引入人体内,所发射的正电子形成的 成对光子射至体外,由正电子探测器采集,经计算机重建而 成图像,显示正电子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称为正电子显 像。 2、PET显像的特点 (1)采用电子准直 (2)活体生化显像 (3)定量 (4)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 (5)全身三位显像
15
药物的安全性
核医学科诊断用放射性核素多属短半衰期或小
剂量,衰变快、辐射剂量小,对患者自身、周
围人群及环境影响极小,无须对患者进行防护
隔离。
16
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核医学检查中脑、骨、心脏显像检查给药剂 量较大,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超过 5.0 mSv ,其 余有效剂量当量均较低。
2
核医学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 发出的射线进行疾病诊断、治 疗或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放射免疫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受体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放射核素 引入人体
参与人体 新陈代谢 特定脏器 组织中聚集
以图像形式显示 (功能性显像)
放射性活度 分布的外部测量
核素数量少
半衰期短
灵敏度高
病例展示
病例对比


患者,男,63岁,鼻咽癌术后并放疗。于 2017年11月28号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如下: 枕骨斜坡明显 骨质破坏,但 。 其内未见明显 异常放射性浓 聚影,病变内 似乎是没有生 物活性。
但患者于2017年12月1日在我科行18 F-NaF PET-CT骨显像,检查图像如下:
7

加速器 15O、18F等
(生产短寿命的乏中子放射 性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发生器(“母牛”)
“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得到短半衰期核素 的装置”
99mMo-99mTc(钼-锝) 113Sn-113In(锡-铟)
9
α、β、γ射线穿透能力
10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T1/2
名称
131碘
T1/2 (131I) 8.04天 14.3天 27天
g (511 keV)
Detector 1
b+ + e-
g (511 keV)
Detector 2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
P. Brueghel
解剖显像
功能成像
图像融合的目的
与CT等解剖学成像方法相比,核医学显像在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肿瘤的分期以及放射和化学治疗效果的监 测等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不能提供详 细的解剖定位信息仍然是妨碍核医学显像在临床广泛应 用的一个很大的缺憾。
名称
99m锝 (99mTc)
T1/2 6.02小时 1.6小时 60天
32磷
(32P) (51Cr )
113m铟 (113mIn)
51铬
125碘
(125I)
18氟
(18F)
110min
67镓
(67Ga)
78小时
11
0% 4% 20%
天然辐射 医疗照射 核爆 核电等
76%
• 在各种放射诊疗中,X线诊疗、直线加速器放疗造成的人工辐射占90~95%,
核医学及全身骨扫描
省中心医院 2018.12.23
1
影像医学四大影像技术
四大影像技术

(1) 以X线断层摄影(X-CT)技术 (2)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3) 超声成像技术
(4)核医学成像技术 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放射性浓度为重 建变量,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依据。
四者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相互印证、相互协作。

枕骨斜坡区可见明显 异常放射性浓聚影 提示病变内部仍有 生物活性。
32
患者,男,55岁,临床确诊肺癌,胸9椎体孤 立性转移
同一例患者,胸9椎体孤立性转移
指南及专家共识要求

2014版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对怀 疑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进行ECT 骨扫描或者PET-CT检查。
2016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 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将ECT或者PET-CT 作为术前影像分期诊断(2A类证据) 进行推荐。
图像融合就是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配准和叠加。
这些图像经过必要的变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空间 坐标达到匹配,叠加后获得互补信息。
L2
男,63岁,肺癌术后1月余,腰痛约20天。 术后病理诊断:肿瘤骨转移。
常规ECT骨扫描与18F-NaF PET/CT 骨显像比较

虽然99Tcm标记的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核 素骨显像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评价骨转移的检查手 段,但18F-NaF PET/CT骨显像优势更为明显,其表 现为(1)灵敏度高:18F-NaF是一种正电子并用于 探测骨骼病变的高灵敏亲骨性PET显像剂,因18 FNaF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低,其在骨的摄取是 99Tcm-MDP的2倍且血液清除快,因此较99Tcm-MDP 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2)空间分辨率高: PET/CT机器的分辨率为0.5cm,而SPECT/CT机器的 分辨率为1cm,从硬件上保证了PET/CT比SPECT/CT 图像分辨率高。
5
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
医用放射性核素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来制备 的简单化合物,通常由
①反应堆 (Reactor) ②加速器 (Accelerator) ③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Generator)
三种途径生产。
6

反应堆
裂变产物、分离纯化 133Xe、131I等
(生产丰中子放射性核素,多 伴有β衰变,不利于制备诊 断用放射性核素)

多发肋骨骨折,骨痂形成导致的高摄取
总结
18F-NaF骨显像灵敏度极高,但
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 资料、CT断层图像及其他影像学检 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 结果。
38
THE E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