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骨显像

核医学骨显像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 骨显像对骨转移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
➢ 敏感性高,骨显像对骨转移性肿瘤的检出率达94.3%,而X线骨片仅为 60%;某些肿瘤骨转移灶X线平片假阴性高达50%,而骨显像对大多数 转移瘤的总的假阴性率仅为2%~5%。
➢ 可早期发现病变,常较X线摄片早3~6月甚至18月发现病变 ➢ 可一次性全身成像 ➢ 对于其临床分期、治疗计划的制定及预后的评估均有重要的价值 ➢ 能客观、有效地监测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
ANT
女性,16岁
性,22岁骨肉瘤99mTc-MDP静态显像
精品课件
POST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左胫骨骨肉瘤99mTc-MDP三相骨显像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显像
99mTc-MDP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精品课件
18F-氟化物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女 , 21 岁 , 右 股 骨下段骨肉瘤术后9个月 ,99mTc-MDP静态显像示复 发伴多处骨转移。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2.血池相异常
局部放射性增高 因局部血管增生扩张 造成,可为静脉回流障 碍所致。
局部放射性减低
多提示局部有缺血 性病变,减低区多见于溶 骨性破坏和骨质疏松。
3.延迟相异常
同骨静态显像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关节显像
一、显像剂及显像原理
• 99mTc-MDP:关节显像的原理与骨显像原理相同。 • 99mTcO4-:主要分布在软组织中,关节部位放射性显像剂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儿童由于骨质生长活跃,在骨骺及干骺端有更多放射性 的分布是其特征,通常是全身骨骼中影像最强的部位 。
ANT POST
半岁 12岁
ANT POST 精品课件
ANT POST
4岁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骨动态显像-三相骨显像
–血流相:反映受检局部大血管血流通畅情况。 –血池相:反映受检局部软组织血供。 –延迟相:反映受检局部骨骼的代谢状态 。
✓ 99mTcO-4显像时,检查前半小时需口服过氯酸钾(400 mg
)以封闭甲状腺、腮腺等部位 ✓ 根据检查部位确定受检者体位 ✓ 静脉“弹丸”式注射显像剂555~740 MBq(15~20 mCi) ✓ 按三时相骨显像程序启动仪器采集数据 ✓ 必要时可加做局部断层显像或融合显像,对关节病变进行
鉴别诊断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A
B
C
D
A:X线平片-腰椎退行性变
B:MRI-L4、L5椎体信号改变 C:CT-L4椎体成骨性改变,L5椎体骨质破坏 D:骨显像-腰椎、骨盆、肩胛骨、颅骨、左股骨异常浓聚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精品课件
移均后
。未 3
见年
明。 男
显自 性
异觉 ,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理想的骨显像剂
•亲骨性好 •血液清除快 •骨/非骨组织比值高 •有效半衰期短 •r射线的能量适中等。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显像剂:99mTc-MDP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三、显像方法
➢ 骨动态显像 ➢ 骨静态显像 ➢ 骨断层显像 ➢ 骨融合显像
冠状断层
精品课件
矢状断层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CORONAL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五、骨显像的异常影像
(一)异常静态骨显像
1.异常放射性浓聚增强 ➢是骨显像最常见的异常骨显像表现。 ➢骨病损处显像剂的浓聚明显高于对侧或周围 正常骨骼,呈“热”区。表明局部骨组织血供 丰富、代谢增强、成骨活跃。 ➢异常浓聚灶数目:单发与多发。异常浓聚形 态:点状、圆形、条状、片状。其中最常见的 类型是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浓聚“热”区。
增高的异常浓聚影,呈圆形,类似于“炸面圈” (doughnut)征

ANT
POST
左股下端骨纤维肉瘤-骨显像呈“炸面圈”征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4. 骨外组织放射性浓聚
– 生理情况下,显像剂经泌尿系统排 泄,故肾脏和膀胱显影。
– 病理情况下,骨外组织摄取骨显像 剂可见于心包钙化或心瓣膜病、急 性心肌梗塞、畸胎瘤、包囊虫病、 乳腺炎症或乳腺癌、原发骨肿瘤肺 转移灶、脑膜瘤或子宫肌瘤钙化、 瘢痕皮肤及骨化性肌炎等。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断 层 显 像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SPECT/CT图像 融合显像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四、骨显像的正常影像
• 静态骨显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呈 均匀性、对称性分布。由于各 部位骨骼的结构、血流情况和 代谢活性不同,使得骨显像剂 沉积的量也不一,扁平骨、大 关节和骨骺端放射性浓聚高于 长骨骨干。
精品课件
ANT
POST
NHL-肺、胃摄取骨显像剂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二)异常动态骨显像 1.血流相异常
局部放射性增高 骨骼病变部位及其周围 组织内放射性异常增强, 表示局部血供增多,见 于原发性骨肿瘤和急性 骨髓炎等。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局部放射性减低
一侧部位较对侧相同 部位的放射性减低,表示 局部动脉灌注减少,见于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梗塞、 、骨骨囊囊肿肿等等良良性性病病变变。。
得到全身骨骼的影像。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影响骨组织 摄取显像剂 的因素
局部血流灌注量 无机盐代谢速度 成骨细胞活跃程度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二、显像剂
• 骨示踪剂研发历程
✓ 20世纪三十年代:32P ✓ 20世纪40年代:45Ca、89Sr ✓ 20世纪50年代:85Sr ✓ 20世纪60年代:47Ca、87mSr、18F-氟化物 ✓ 20世纪70年代:99mTc标记磷(膦)酸盐
➢ 准确显示肿瘤累及范围 ➢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骨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有利于发现原发病灶以外的骨转移病灶 ➢ 有助于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疗效的监测与随访 ➢ 骨三时相显像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 ➢ 特异性不如X线、CT、MRI等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ANT
POST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关节显像
三、正常影像
✓ 关节处显像剂分布相对较浓,关节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 基本均匀,骨骼边界光滑,关节间隙清晰的。
✓ 两侧关节显像剂分布对称,大关节显像较小关节清晰。 ✓ 儿童生长期可见骨骺板呈规则的两侧对称性条状浓聚影,
其关节周围的放射性浓聚也比成人明显。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关节显像
ANT
POST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HIFU治疗前(A)
HIFU治疗后(B)
骨肉瘤HIFU(超声聚焦)治疗前后骨三时相显像对比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右膝腱鞘巨细胞瘤99mTc-MDP三相骨显像
精品课件
第三节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骨样骨瘤骨显像及X线图像
精品课件
核医学
精品课件
第十二章 骨关节系统
Skeletal and joint system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段东
精品课件
内容提要
概述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关节显像 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骨密度测定 18F-FDG PET骨骼恶性肿瘤显像
精品课件
概述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radionuclides bone
前列腺癌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2. 异常放射性分布减低(稀疏或缺损)
➢骨显像表现为骨病损处放射活性低于对侧或周围正常骨骼。 ➢凡是能够引起骨组织血流减少或产生溶骨性病理改变的情 况,均可出现病损骨局部放射性分布呈“冷”区表现。 ➢常见于:骨手术切除后、骨转移瘤伴骨质破坏或骨内血管 阻塞、多发性骨髓瘤、骨梗塞、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 全身骨显像、局部骨显像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动 态 显 像 ( 三 时 相 骨 显 像 )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静 态 显 像 ( 全 身 )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静 态 显 像 ( 局 部 )
血流相 延迟相
髋关节T-A曲线
精品课件
血池相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骨断层显像
– 在各部位断层正常图像上,骨骼的放射性分布与静态平面显像 所示相一致,呈左右对称和上下均匀。
– 对结构复杂区域和较小骨病灶的准确定位,如脊柱断层显像可 清楚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其他结构,有助于提高对骨病损诊 断的准确性 。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ANT
POST
多发性骨髓瘤-右骶骼关节“冷区”
ANT
POST
外伤-右股骨颈与股骨头“冷区”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3.混合型(异常放射性浓聚与减低并存)
– 同一病人骨显像中既有“热区”,又有“冷区”。 – 部分骨病损中心呈明显放射性“冷区”,其周围表现为代谢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