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出版:现状及未来

教材出版:现状及未来

教材出版:现状及未来作者:张宏来源:《现代出版》2012年第05期摘要:由于出版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我国广大出版社对教材出版的重视日甚一日。

作为主要利润源,教材已经成为众多出版社追逐的出版对象。

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入和普及以及对教材使用形态的影响,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材出版热后,教材出版本身将回归理性,而未来的教材出版则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利润源;教材出版;现状;未来在图书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同业竞争、网络和数字化内容冲击以及读者阅读习惯改变这一现状下,出版的一切几乎已经验证了法国20世纪著名出版家罗贝尔·拉封的那句名言:出版业是赌博业。

出版是一种博弈,是关于内容、关于市场、关于数字网络、关于公众阅读的博弈,甚至是关于人的博弈,关于出版制度的博弈。

在这种博弈中,我国出版业最喜欢下赌注之地便是教材出版领域。

几乎没有一家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会对教材出版抱反对态度。

原先没有教材出版能力和任务的出版社近年来也迅猛进入到教材出版领域。

如果要分析为何教材是出版社最喜欢下的赌注,笔者想出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一般而言教材的印数和销售量都相对于大众图书要大而且稳定;其使用者以学生为主,一旦教材被采用,若干年里基本可以保持不变;教材的发行工作就流程而言相对简单,等等。

若透过这些外在理由看出版社对教材的偏爱可以发现,其实出版社喜欢教材的最大理由在于:教材相对于其他大众图书而言,是很多出版社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利润源,出版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决定了教材出版的地位。

一、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又被称为教科书或者课本。

综合各种有关教材定义的表述,笔者认为维基百科英文版对于教材(教科书/课本)的定义相对比较完整:“教材是任何学科所用的教学手册,通常依据教育机构的需求出版。

大多数教材以出版的纸质图书形态呈现,但许多教材现在可从网络上以电子书形态获得,并且出现了扫描上网以P2P形式提供的教材形式”。

①依据上述关于教材的定义,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将目前我国学校中所用教材做以下两种比较粗的分类。

分类一:大中小学教材/义务教育教材/统编非统编教材。

分类二:主科副科教材/专业课公共课教材/必修课选修课教材。

当然,在我国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教材,比如某些政府部门和行业系统组织编写出版的供系统使用的教材,这类教材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从普通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家长的视角来看,国人眼中对教材的基本判断有这样一些可以归纳: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应该是某学科知识的系统汇总和已有发现的总结和来源;教材是学习者学习的必需品;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科学而典范的内容,不应该存在谬误,等等。

按照这种认识,那么教材出版应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到使用应该是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在很多国外学者和出版者眼里,教材特别是高校教材是最难做的出版物。

教材的编写出版有着严格的专业要求、严格的学科标准,要面对同行专家和教师的挑剔,必须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必须将学科知识的最新发现不断更新到教材内容中去,教材出版必须有大投入,教材必须是高质量高要求的出版物。

然而很可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至少在很多出版者眼里,教材已经被简化成了码洋,也即出版机构的利润来源之一。

二、教材与出版教材具备图书的一切要素,教材出版同样也具备图书出版的一切要素。

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到进入使用的流程跟其他所有类型的图书毫无二致。

然而,因为教材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因此教材出版也就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第一,对教材作者的身份要求。

教材的作者必须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或者具备极强专业学养的人士,或者是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而不是像大众图书作者那样,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非专业人士。

第二,对内容质量要求。

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教学需要,必须是经验的、为研究所证实的或者学习者所必须知道和了解的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必须以高质量的表述、文字和图形的呈现以及不含差错的总结来体现。

第三,对编辑的专业要求。

由于不同学科教材的专业性很强,因此教材出版对教材编辑的专业要求也很强。

一名不具备外语教学基本专业知识素养、不了解语言习得基本规律的编辑是无法胜任一本外语教材的编辑加工工作的。

第四,对制作形式和价格的要求。

教材的制作形式,或者简明朴实,或者具有实用性,或者依据教材学科性质具有独特性。

由于读者对象主体为学生,因此在教材出版定价上也存在特别的要求。

比如我国对中小学教材定价实行政府限价便是很好的一个例证。

第五,对出版时间要求。

教材的出版时间必须符合教学使用需求的时间要求,简言之,就是必须确保教材的课前到书,也就是教材必须在学校开学前的一定时段内出版。

第六,对读者对象要求。

一般而言,教材的读者为在校学生,该教材内容的学习者。

教材应按照教学大纲等要求分级编写出版,以满足不同学习级别学生的需求。

第七,对营销方式的要求。

教材营销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被动的双向流通,即书店按照学校学生报名计划发出订单,出版者照单生产并将教材供应给书店,书店再分发至各相应学校。

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教材营销要求具备有效性、多样化、准确性、人文性。

教材特别是高等教育教材的营销则更是充满了有趣的方式和变数。

第八,对政府政策方面的要求。

在我国,教材出版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相应政策等方面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

反过来,政府政策要求对教材的编写出版同样有着极其强力的影响,起着十分大的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

三、我国教材出版现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在过去五年里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所提供的统计数据,笔者综合归纳整理出了有关教材出版统计的表格: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教材出版无论从码洋、发行总量还是在图书出版中所占比重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用我国图书出版存在对教材出版的追求和导向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1. 我国教材市场容量我国的教材市场绝大部分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施机构,即大中小学,跟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数量紧密相关。

为此,通过我国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可以看出我国教材市场的整体情况。

根据上述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大中小学生在校生数,如果我们简单地做一道算术题,假设在校生年平均教材费用为100元的话,则乘以在校生人数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官方统计的2010年我国教材总定价达到316亿元便是一个明证。

因此,我国教材市场的容量是巨大的,对相关利益各方均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教材作为一个利润源自然也吸引着众多出版社的参与和竞争。

2. 我国教材出版及其特点在我国教材出版现状中,中小学教材因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制度以及政府对基础教育教学教材的行政干预而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必须经由政府确定而不是由出版社随意立项实施编写的出版活动;(2)经政府确定承担教材出版任务的出版社所组织编写出版的教材必须经由政府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方能列入政府推荐使用的教材目录向全国推荐;(3)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开展,同一学科可以有不同版别的教材,也即政府确定的一纲多本原则;(4)经审查通过的教材方可上政府目录为各地中小学采用;(5)对中小学教材的定价政府实行出版限价,其执行监管部门为各地省级物价管理部门;(6)中小学教材与由政府主导的地方和国家考试关联,中考或者高考的基本要求与教材内容知识基本一致;(7)供义务教育使用的教材还具有国家主权的性质,必须由政府行使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和出版的监管职责。

中专教材理论上应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因此其编写出版除了具有跟中小学教材相似的一些特点外,还有下列现实特点:(1)编写出版审查同样是由教育部主导;(2)中专教材的采用存在部分行政干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指令等);(3)中专教材出版存在某种形式的排外性同盟,比如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数十家出版社圈子等;(4)地方版中专教材出版具有有限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并不很大。

除中小学和中专教材以外,高等教育教材统称为大专教材。

目前,我国大专教材的编写出版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材的编写由政府引导,但不强制。

政府的引导体现在对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评审上。

编写者和出版者受此导向的影响,在教材的编写出版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追求,从而可以保证有一批教材具有较大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也可促进教材质量的提升;(2)特殊课程教材存在编写出版的垄断性;(3)基础课教材编写出版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即就教材的编写出版而言,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可由高校或者出版者自主组织实施,且不受限制;(4)专业课教材编写出版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表现同基础课,但由于专业课对学科内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参与和从事此类教材编写出版的相对基础课教材而言不那么普遍;(5)高等教育领域目前政府基本不再采用或者实施统编教材的做法,新的国家规划教材的申报已经由院校和出版社主导进行了。

目前在教材的出版实践中,出现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规划教材:出版社以规划教材名义组织出版的自身编制的规划教材;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省级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中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申请和获批最为困难,相应的,获批成为国家级规划的教材受到编写者所在高校以及其他使用学校的重视。

而我国高校设置各专业均重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和申报工作。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教育部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达到11765种之多。

3. 我国教材出版的整体特点目前我国教材出版现状的整体特点,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基础教育教材出版:政府控制与主导;品质有限,但市场有量,而整体市场竞争则相对平稳,因此出版者获取政府资源和支持是教材出版的关键。

但其中存在价格监管与出版者投入(如大规模教师培训等)的风险。

参与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既有大学出版社又有非大学出版社。

此外,一纲多本带来的竞争与一纲一本的新趋向给该领域带来了许多变动和新的动态。

第二,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目前有着较为宽松的出版空间,但出现了低层次重复现象,教材同质化明显;政府主导的教学咨询组织在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较大;出版社具有高投入的风险(即在出版与营销方面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高等教育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该板块中大学出版社由于高校自身垄断优势、专业优势和作者资源优势等具备较强的出版优势。

四、我国教材出版的趋势尽管教材的市场容量巨大,参与教材出版的机构和个人众多,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教材出版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外,新的形态也在不断出现,从而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及将来的教材使用和市场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1.国外教材出版的数字化实践国外教材出版的数字化实践要领先于我国国内教材的数字出版实践,其出版形态已经从教材专门网站(course-specific website)开始发展到了教材内容的书面和网络交互,呈现形式不断更新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