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器材】
发模拟尿标本1-4# 1套/桌,发高压灭菌营养琼脂1瓶/桌,发一个无菌平皿/人,无菌吸管。
【倾注平板法】(每人做)
1)稀释:
①取尿标本1# 0.2ml+NS1.8ml配成1:10尿标本
②从上述所配1:10尿标本中取0.2ml,加入1.8mlNS配成1:100尿标本
③从上述所配1:100尿标本中取0.2ml,加入1.8mlNS配成1:1000尿标本
2)涂无菌平板:分别从1:100和1:1000尿标本中取1ml加入各自无菌平皿中,并分别加50℃营养琼脂(10ml±),混均,冷凝后置35℃18—24h,菌落计数。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每人做)(1#尿标本)
【观察菌落特点】
在1:1000尿标本中菌落数大于100;1:1000尿标本中菌落数大于1000。
1~2m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呈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不透明的菌落。
【各菌鉴定步骤】
革兰染色镜检:
1)G+C→触酶:
①触酶阳性,为葡萄C→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为金葡,阴性为表葡②触酶阴性,为链C 2)G-b→氧化酶
①氧化酶阳性,为非发酵菌,O-F,铜绿水溶性色素→绿脓b
②氧化酶阴性,肠道杆菌→KIA、MIU→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最终鉴定
【实验结果】(1#尿标本)
1
1:100 G+葡萄状球菌
2)触酶试验(+)
3)血浆凝固酶试验(-)
鉴定结果:1#尿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表示细菌定量培养≥105/ml);再经过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触酶(+)、血浆凝固酶(-)鉴定1#尿标本中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实验讨论】
1.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
①清洁中段尿
②导尿或膀胱穿刺留尿标本
2)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免污染
②要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③尿液中不得加防腐剂和消毒剂
2.菌落计数的影响因数较多,与抗生素的使用、输液、使用利尿剂、尿液的pH变化和细菌种类等有关。
3.尿液是良好的细菌生长环境,采取后应立即检验,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感染菌和杂菌过度生长,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不能及时接种的标本可临时存放4℃冰箱,但不得超过2h。
4.尿路感染病原体检验的临床意义
①尿路感染常见肾盂肾炎(急性和慢性)、膀胱炎(急性为主)、尿道炎(细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慢性常见)等。
②尿路感染主要经尿道口上行感染所致,极少数为血行感染,即从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尿液细菌学检验可反映肾脏、膀胱、尿道、前列腺等处的炎症变化。
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腰痛等。
③尿路感染需要明确部位和急性与慢性,主要依病原菌检测,还要紧密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做出诊断,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5.通过此次实验掌握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掌握尿液标本的细菌计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