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腮腺混合瘤影像诊断2015.12.28

腮腺混合瘤影像诊断2015.12.28


鉴别诊断:3.恶性肿瘤



多位于深叶或骑跨深、浅叶, 无包膜,肿瘤边缘多毛糙, 侵犯咽旁间隙、破坏茎乳孔、 乳突骨质、浸润神经等 高级别恶性:信号不均匀, T1WI及T2WI以低信号或等 信号为主 低级别恶性:T1 WI呈低信 号,T2 WI呈高信号 增强:不均匀强化
VS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年龄 30-50y, 女性稍多 单发与多发 单侧单发 囊变坏死 少 恶性肿瘤 大于50岁 中老年多见 中老年男性 多发 多 多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诊断 (pleomarphit adenonm)
腮腺解剖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 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 下颌角,前邻咬肌、下 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 后邻乳突前缘及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前缘。
腮腺解剖
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
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通常以下颌支后缘/下颌 后静脉或以穿过腮腺的面 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
峡部,位于下颌支后缘
腮腺MR解剖

腮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在 T1、T2上均呈高信号。
下颌后静脉为点状流空。 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外侧, 呈中等信号。

腮腺肿瘤分类
一、良性肿瘤: 二、恶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黏液表皮样癌、 Warthin瘤-腺淋巴瘤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腺瘤 腺泡细胞癌 管状腺瘤、肌上皮瘤
分布
浅叶多见
强化
腮腺后下极 多位于深叶 或骑跨深、 浅叶,边界 不清 渐进性强化 快进快出强 不均匀强化 化
腮腺混合瘤-小结
30-50y女性稍多,浅叶多见,界清,类圆形
CT平扫密度高于腮腺组织,密度较均匀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内见条状低 信号胶原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2.肿瘤由含嗜酸性成分的上皮和 淋巴组织构成,细胞核密集; T2 WI呈等、低信号,并可见最 大径约数毫米至1---2 cm的囊变 区,囊腔内含蛋白或胶体成分。 3.增强扫描呈中度快速强化、快 速消退。
鉴别诊断:2.基底细胞腺瘤



50—60岁女性多见; CT/MR平扫均具备良性肿 瘤的一般特征,囊变较混合 瘤和腺淋巴瘤常见,实性部 分等密度; 动、静脉期均有显著持续强 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高 于混合瘤和腺淋巴瘤
若腮腺肿块病史较长,当肿 瘤生长加速,边缘不清时, 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腮腺混合瘤MR表现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 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 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 强化


鉴别诊断:1. Warthin瘤-腺淋巴瘤
1.腮腺浅叶后下极多见; >50岁中老年男性。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血供不丰富 可能)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腮腺混合瘤CT表现(2)

肿瘤边缘—可帮助良恶性鉴 别,良性者边缘清楚,无周 边侵润; 边界不清,有侵润征象者有 恶性可能。少部分腮腺混合 瘤不均匀膨胀性生长而呈分 叶状,其包膜可不完整,但 其大部分边缘仍较清晰锐利。
腮腺混合瘤--病理

病灶含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等多种上皮结构,间质 为不等量的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 (多形性腺瘤) 镜下观察:细胞排列呈索状或片状,可构成大小不 等的囊腔,有纤维组织、粘液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等, 以粘液组织最为突出,偶可见钙化组织。 腮腺混合瘤一般具有完整结缔组织包膜;病理组织 学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多中心起源。
T1
谢谢大家!


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
最常见良性肿瘤 中年
30-50岁 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单发 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
腮腺混合瘤CT表现(1)

1.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 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 数不均匀低密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