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导段精调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速铁路LQTJ-1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
2、作业准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全站仪须经过专门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轨道板精调测量前,应进行气压温度改正,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2.1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对精调测量人员及调板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作业程序及操作要点;精调前对所需的轨道板精调数据进行换手复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无误;应对精调段CPⅢ网进行复测检核,并经铁三院测量咨询评估项目部CPⅢ控制网评估合格,确认无误后开始精调施工;精调施工前对精调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调试检校,确保测量系统正常工作。
3、技术要求3.1 测量要求⑴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安装扣件及钢轨,为了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轨道板的定位精度非常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调整定位,减少后期扣件的调整量。
⑵轨道板精调前,应对底座板进行高程检测,确保底座板高程误差在 0~-10mm 范围内,如不满足应在粗铺前进行处理。
⑶精调施工前需要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⑷轨道板精调应以 CPⅢ点为依据,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精调前,对 CPⅢ点进行检查。
3.2 精调过程3.2.1标架检校: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如:棱镜高等)、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相关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数据不符需重复检校。
3.2.2 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如下:架设全站仪,将6个测量标架安放在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设站和定向的已知CPⅢ坐标和板坐标文件需要事先输入。
全站仪利用8个CPⅢ点进行自由建站。
全站仪的定向在利用基准点作为定向点观测后,还必须参考前一块已铺设好的轨道板上的最后一个支点,以消除搭接误差。
Ⅲ型板精调系统在精调时需要使用六个标架,放置在当前调整的轨道板的正数第二排承轨台和倒数第二排承轨台上。
进行搭接时,搭接标架放置在搭接板临近当前精调板的第二排承轨台上。
仪器定向完成后进入精调系统界面,对轨道板上4个棱镜进行测量,通过软件计算设计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得出每个标架的偏差值,根据偏差值使用精调扳手调整精调爪。
在直线段上精调时,平面和高程相互影响较小。
为保证精调速度可以选择四点测量,即1、2、5、6号,先了解轨道板整体粗铺情况,若平面在粗铺允许范围(10mm)内,无论先调平面或高程都可以。
但要保证两工人要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频率拧动扳手。
如果不同步,单边调整使一边受力过大,产生崩板现象,破坏轨道板。
在工人调的过程中,可以完整测量一次,对四个角进行跟踪测量,不断观察工人扳手,边调边测,直到调到允许范围内。
为保证数据精度可重新完整测量一次,在完测界面中有某点出现超限时,则可加以改正和单独复测,不必重新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如果出现较大超限时就要进行改正,然后再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当轨道板调整完毕、误差满足要求后,对轨道板实际安装位置数据进行备份。
在曲线段上精调时,平面和高程相互影响较大,为保证精调速度,第一次可完整测量。
通过完整测量了解平面和高程哪个偏差较大,偏差较大的先调,调到与设计相差3mm为宜,然后再调偏差较小的,这样循序渐进地,边调边测,直到调到允许范围内。
同一块板各棱镜读数要尽量保持“平顺”,即在一块板内各棱镜纵向数据避免出现“凹凸",比如:1(或6)号镜+0.3、2(或6)号镜-0.3;或者1(或6)号镜-0.3、2(或5)号镜+0.2;横向数据避免出现“扭曲”,比如:1号镜+0.3,6号镜-0.3,2号镜-0.3,5号镜+0.2。
当所有数据偏差相近时,四个精调位置就可以同时进行。
调整完成后进行一次完整测量,当偏差值小于 0.5mm 时轨道板调整完成,保存精调成果,转入下一轨道板的调整,重复以上工作。
3.2.3轨道板精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⑴精调前检查粗铺精度,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调整到一定精度范围内,再进行测量调整;⑵已调好的轨道板发现有某个精调爪不受力:轨道板在运送或存储时使轨道板变形,联系板厂采集数据确定处理方法;⑶调整过程中,测量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过渡段,两作业面之间的搭接,搭接距离一般控制在100米左右,确保线形平顺。
⑷新调的板和上一块搭接不上:检查各个标架是否紧贴承轨台或重新复测上一块轨道板;⑸全站仪在定向的时候指标超限:检查后视镜安装是否正确,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检校;⑹调节轨道板竖向的精调爪已不受力但还需下降:可能是底座标高偏高,处理方法:把轨道板吊走,重新打磨处理;⑺轨道板在调节过程中,左右两侧一定要同时调整,防止单边调整使一边受力过大,产生棚板现象,破坏轨道板;⑻压紧装置安装完成后禁止踩踏轨道板。
⑼精调爪必须与轨道板侧面无缝密贴,确保受力均匀。
底座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进行轨道板的粗铺。
粗铺完成后,即可开始轨道板精调。
为能和下道工序轨道板灌注有更好的衔接,轨道板在精调前,可将封边装置提前放置在轨道板周围。
压紧装置必须在精调完成后再进行锁定。
压紧装置安装时需注意的事项:每道压紧装置安装后,螺栓拧紧过程时要左右两人同时进行,避免精调完成后的轨道板标高因受力不均产生较大误差;压紧装置压紧程度要掌握好,以扭矩扳手进行扭力检校,设计扭矩力为65N·m,不能为防止轨道板上浮而过分拧紧;在加固过程中若发现轨道板有明显扰动,及时通知复测。
3.3 精度指标精调作业各项精度指标需满足下表要求:序号调整项目允许偏差(mm)1 高程±0.52 中线0.53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0.54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0.5曲线地段 25 轨道板纵向位置直线地段 5表3-1 精调作业各项精度指标4、轨道板复测4.1轨道板复测方法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 技术员 42 全站仪 2 1秒或0.5秒3 精调标准架84 棱镜85 三维精调爪若干表4-1 人员设备配置表复测步骤:4.1.1全站仪在CPⅢ网内进行自由设站,一般采用不少于8个观测点,测站精度不大于0.5mm;4.1.2 使用标准标架对轨道板上的4个支撑点进行数据采集,具体采集方法为一站测量大约6-7块板(40左右米为宜)每一测站的板看作一个整体,先用标准标架的触及端密贴轨道板锚栓孔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单边方法测量,然后再用标准标架的触及端密贴轨道板的锚栓孔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另一边方法测量,路线为U字型;4.1.3在换站测量的时候要搭接上一测站的1-2块板。
以减少测站间的误差。
(在换站的时候最好测量搭接区轨道板坐标和上一站所测坐标进行比较,如相差较大则检查测站精度,进行重新设站);4.1.4.数据导出,并进行分析。
序号调整项目 允许偏差(mm ) 备注1高程 ±2 不允许连续三块以上轨道板出现同向偏差 2中线 2 3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 1 4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 1 5 轨道板纵向位置 曲线地段5 直线地段 10 表4-2 灌注后轨道板位置允许偏差4.2数据处理及分析CRTS Ⅲ型轨道板轨道板铺设精度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应采用专用的检测系统进行。
5、质量控制及检验5.1质量控制5.1.1每天交接班时要对所用的标架进行检校;5.1.2每天对精调系统的记录文件进行复核,确保在误差允许范围。
5.1.3交接班时对精调的配置文件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5.1.4精调过程要避免有人踩踏板,同孔梁避免其它施工造成振动与挠动。
5.1.5每次放置标架时,将标架的探头与承轨台斜面充分接触。
5.1.6精调爪必须与轨道板侧面无缝密贴,确保受力均匀。
5.2质量标准轨道板精调完成后,每块板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均需进行检查,其横向偏位在0.5mm 以内,高程偏差在±0.5mm 以内。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均为0.5mm。
6、安全及环保要求6.1安全要求6.1.1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提醒作业人员操作时注意底座台阶、小型机具、封边及限位装置等磕绊。
6.1.2精调过程中禁止操作人员将手、脚伸入板底,板缝等所有可能挤伤的部位进行试探,确需试探,可用木棍等其它进行试探。
6.1.3操作人员之间传递工具严禁抛掷,以防伤人。
6.1.4加强对设备的管理,非精调人员严禁触摸操作仪器设备,避免系统设置及数据被非法更改而致使精调系统出现非正常系统误差。
同时,及时备份精调的数据文件,防止由于系统瘫痪而使数据丢失。
所有仪器设备使用过程均应轻拿轻放,对号入盒,不得随意乱放。
6.1.5所有精调仪器均放置在专门存放室中,且设专人保管,仪器进出设置台帐(设借出及归还台帐,做好记录)。
6.2环保要求各种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或统一运输到指定弃渣场,避免洒落在桥下污染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