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第6期 法学论坛 No.6 2001年11月5日Legal Forum Nov.5,2001

[文章编号]1009-8003(2001)06-0038-07

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姜作利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传统的英美合同法理论认为,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不能扩展到违约责任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方的利益,美国法学界和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一传统原则,允许受害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要求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如:合同具有个人因素,合同条款无法为受害方提供适当金钱赔偿,违约方在订约时已经或应该预见到其违约行为将导致的精神损害等。笔者在对此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有效违约;期望利益;可预见性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从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对精神损害追究民事责任已成为一个客观趋势,我国的 民法通则 顺应了这一客观趋势,在借鉴和总结国外民事立法、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精神损害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我国最高法院新近公布施行的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 解释 )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为法院判案提供了依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不少国家将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权民事责任的范畴之中,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中不能予以适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一些国家近年来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开始尝试将精神损害赔偿适当扩展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美国法学界和法院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因此,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填补我国在违约中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方面的空白,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两次合同法重述的有关规定

两次合同法重述是由美国法学会 一个私人学术团体,将美国法院对合同判例法中的原理、原则和具体规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条文的形式发表出来的汇编,它本身不是法律,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强制的约束力,但是当以往的先例没有对法官所面临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1-09-28

[作者简介]姜作利,男,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法和罗马法。

作明确的回答时,法官一般情况下要援引或参考其中的规定。可见,两次合同法重述是美国合同法的重要渊源。

1933年发表的 第一次合同法重述 第341条规定: 在违反合同的行为中,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除非该违约行为极不负责或不顾后果,并且造成了人身伤害,被告在订约时有理由预知这种行为将导致除金钱损失外的精神损失。 显然,该规定基本上采纳了当时多数法院在判例中形成的大原则:在合同诉讼中,除非特殊情况,法院对违约所致的精神赔偿不予支持。

1981年发表的 第二次合同法重述 第353条规定: 精神损害赔偿将不予支持,除非违约行为导致人身伤害或合同或违约行为使严重精神损害成为一种特别可能的结果。 从字面上看,本条似乎推翻了传统的损害赔偿原则,支持创立一条新的原则。其实则不然。1981年发表的针对该条的解释认为: 合同或违约行为使严重精神损害成为一种特别可能的结果,通常的例子是运送旅客合同、旅馆接待客人合同、运送遗体合同和传送噩耗合同。违反这些合同特别可能造成精神损害。在违反其他种类合同的情况下,如违约结果导致受害人一贫如洗或突然破产,也可能碰巧造成更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但是如果这种合同并未使精神损害成为一种特别可能的风险,这种精神损害不予支持。 [1]显然,该解释并未象 第一次合同法重述 第341条那样将违约行为加以分类,而是强调了合同的性质,指出只有违反了上述几类合同,法院才可能判决精神损害赔偿。这显然是一个进步,减小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法官准确判案。实际上,该条及其解释继续采纳了传统的限制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并未构成实质上的差别。美国法学界对此也持相同看法。

二、美国法院的判案

众所周知,美国是判例法国家,判例法的发展是美国合同法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美国合同法的主要渊源。在美国,象两次合同法重述那样的学者著述虽然能影响抑或指导判例法的发展,但著述毕竟不是法律,它对法院的审判实践仅具有参考作用。所以,在美国法律中,法官造法制度仍是主流,具有创造性的原则或法理几乎都是法官在判案中创立的,而学者的著述总摆脱不了滞后的局面。可见,要了解美国合同法的最新发展,就必须对美国法院五花八门的判例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美国法院组织复杂,数量众多,判例自然形形色色,笔者只能从中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加以研究。

(一)密执安州法院1984年的Valentine v.General Am.Credit,Inc.判案[2]

在该案中,法院对原告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法院又一次确认了一个大原则:违反合同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但有一个例外:如果合同中包含个人因素,并且受害人依据合同条款不能得到适当的金钱赔偿,法院可以判决精神损害赔偿。该法院在1980年的一个案例中还提出过一个规则: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明保护个人利益的话,违反该合同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就是合理的。这显然是法院尊重合同自由原则的结果。不难看出,密执安州法院采纳了两次合同法重述的基本原则:违反合同所致的精神损39 第6期 姜作利: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40 法学论坛 2001年

害赔偿一般不予支持。但密执安州法院在解释中并未使用两次合同法重述中的方法,而是从合同的内容及受害人所获得赔偿等方面给予了规定。美国法学界共认这是一个创新,代表着英美法中的一种变化。

(二)加利福尼亚州上诉法院1988年的Foly v.Interative Data Corp.判案[1](P979)

这是一个劳动合同纠纷案。被告无故解雇原告后,除了使原告遭受了金钱损失,还使原告蒙受焦虑、痛苦、窘迫等损害。该法院初审后认为情况属实,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然而,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撤销了初审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判决。该院认为,雇主与雇员的劳动关系是基本的合同关系,在立法尚未对此作出规定的情况下,金钱赔偿在劳动合同中仍作为抚慰受害人唯一的损失赔偿 劳动合同对商业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维持这种稳定性,不应该不适当地剥夺雇主解雇雇员的权利 将侵权损害赔偿扩展到劳动合同纠纷中,会给国家的商业稳定性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法学界关于将侵权赔偿扩展到违约中的争议中,该法院一向被公认为最富创造性,加利福尼亚州高级法院在该案中撤销其下级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判决,在美国法学界曾引起很大反响。

(三)科罗拉多州法院1984年的Adams v.Frontier Airlines Fed.Credit Union判例[3]

科罗拉多法院在审理该案中,确立了一条大原则:违反合同所致的精神损害不能得到赔偿,但有两个例外:(1)看合同的种类,即合同具有个人或特别性质以致于订约时精神损害赔偿就已经预见到了;(2)看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即违约行为是故意的和极不负责的。显然,该法院所遵循的大原则与 第二次合同法重述 所表达的基本吻合。

(四)亚拉巴马州法院1979年的B&M Homes,Inc.v.Hogan等判案[2](P157)

这是一个民房建筑合同纠纷案。被告所建房屋质量与合同不符,原告提出金钱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亚拉巴马州法院给予支持。

另外,夏威夷州法院在1972年的Dold v.Outrigger Hotel判案中[1](P985),首次在商务合同中判决精神损害赔偿。案情大意是:被告同意将自己商业街中的一块地方租给原告开一家 中国餐 快餐店,后来被告违约将该地租给了第三人。原告的证据表明,被告一面向原告保证将地租给他,同时却与第三人暗地里商谈。法院认为,被告阳奉阴违,违约行为是 极不负责或不顾后果的 ,判赔5万美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法院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不少,恕不一一例举。总的来说,法院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主要是运送旅客合同、旅馆接待客人合同、运送遗体合同、建筑合同、房屋重建合同、劳动合同等等。

与两次合同法重述相比,美国法院的判案的确各具特色。有的法院遵循了合同法重述所规定的原则,有的法院则创立了不同的规则。总的来看,法院的判案远远走在前面,已经确立了不少新的规则,更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合同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最新发展。

三、关于违反合同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

近年来,美国法学界围绕将侵权民事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扩展到违约中的问题进行了多次争论,至今战火仍酣。这期间,法官、学者等提出了众多的理论。总的来看,大多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