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末端脑利钠肽在危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N-末端脑利钠肽在危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

20131073N一末端脑利钠肽在危重A E C O PD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刘宏伟,焦杰,赵燕(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河南漯河462000)摘要:目的探讨N一末端脑利钠肽(N t—pr oB N P)在危重A EC O 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方法观察我院重症监护室A E C O 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30例,检测入科时(危重期)及经治疗病情好转后(缓解期)的血浆N t —pr oB N P数值。

结景危重期N t—pr oBN P数值为(2793.70±553.01)pg/m L,缓解期为(1221.72±460.31)pg/m L,治疗前后数据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N一末端脑利钠肽与危重A EC O P D患者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用来评估A EC O PD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具有较高的I l占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钠肽;N一末端脑利钠肽doi:10.3969/j.i ss n.1004—5775.2013.11.016学科分类代码:320.2415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利钠肽类物质是一类结构相似的短肽类物质,主要产生于心肌细胞,具有利钠、排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等重要作用,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其中的脑钠肽(B N P)临床应用最广泛。

脑钠肽在生成过程中等量产生N一末端脑利钠肽(N t—pr oB N P),BN P水平的提高同时引起对应的N t—pr oB N P浓度升高,后者具有更高的血浆浓度及稳定性,临床上常通过检测N t—pr oB N P浓度代表脑钠肽(B N P)水平…。

本研究通过观察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 E CO PD)患者N t—pr oB N P的变化,初步探讨在诊治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选病例为2010一01~2012—05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合并呼吸衰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30例A E—C O PD患者。

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70±8.50)岁。

A E C O PD病例诊断符合《内科学>>C O 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且同时具备急性加重期特点:如咳嗽、咳痰、气短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心J。

1.2治疗方法入科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氧疗、控制感染、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合并心衰时选择利尿剂、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扩张剂。

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及根据机械通气指征,7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23例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4例因需要长期机械通气行气管切开术。

1.3检测方法N t—proB N P的检测:人科后第二天清晨空腹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验,该组数据称为危重期;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停止呼吸机支持呼吸,于转出重作者简介:刘宏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

症监护室当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N t—pr oB N P,该组数据称为缓解期。

所有患者检测之前未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者停用24h以上。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伴有2型呼吸衰竭的危重A E C O PD患者,在危重期N t—pr oB N P值为(2793.70±553.01)pg/m L,经治疗病情缓解后N t—pr oB N P为(1221.72±460.31)pg/m L,治疗前后数据经t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在急性发作期常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

目前,脑钠肽已成为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之一,具有检测快捷、重复性强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较多应用。

据本研究观察,危重A E C O PD患者入科时的N t—pr oB N P处于较高的水平,个别患者的N t—pr oB N P>4000pg/m L,通过抗感染、平喘、改善心功能及呼吸支持等治疗,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病情缓解,N t—pr oB N P明显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治疗前后N t—pr oB N P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N t—pr oB N P与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病情危重时N t—pr oB N P显著增高。

危重A EC O PD患者N t—pr oB N P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心脏负荷加重。

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升高,右室负荷加重,B N P分泌增加;尤其当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时,BN P增加更加显著。

有研究认为,BN P是诊断肺心病合并左心功能障碍的更敏感指标,左心收缩功能障碍是B N P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左心功能越差,B N P 浓度越高∞J。

(2)心肌缺血缺氧时BN P合成增加…。

(3)肺循环是B N P的主要代谢场地,肺脏清除B N P 的能第37卷1074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 oL37.N o.11N ov.2013光学药物压抑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疗效比较黄洪飞,袁东兵(海门市海门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海门226100)摘要:日曲探讨光学压抑法与遮盖法对儿童单眼弱视疗效差异。

方法将163例单眼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光学压抑组(78例)和遮盖治疗组(85例)。

光学压抑组初始3d每晚涂1次阿托品眼膏,以后每周1次,遮盖组每天遮盖至少8h。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依从性。

结景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分别为(13.8±1.5)月、(13.6±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依从性光学压抑组明显优于遮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光学压抑法和遮盖法治疗弱视,疗效相近,光学压抑法依从性较好。

关键词:弱视;光学压抑法;遮盖法doi:10.3969/j.i ss n.1004—5775。

2013.11.017学科分类代码:320.37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B弱视是儿童时期影响视力最重要的眼病,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造成终生视力低下,立体视觉缺失。

弱视的治疗方法包括矫正屈光不正、遮盖法、压抑法、视觉刺激法等,最常用的为压抑法和遮盖法。

本中心将2008—05~2010—04间眼科门诊确诊的3—7岁单眼弱视患儿163例,行光学压抑法和遮盖法治疗,并对依从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3例单眼弱视病例,均符合全国儿童弱视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光学压抑组(78例)和遮盖组(85例)。

光学压抑组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35例,斜视性弱视9例;轻度弱视17例,中度弱视35例,重度弱视26例。

遮盖组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38例,斜视性弱视10例;轻度弱视19例,中度弱视38例,重度弱视28例。

2组患儿的年龄、初诊视力、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通讯作者:袁东兵。

1.2方法两组患儿弱视眼均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1)遮盖治疗组:健眼每天遮盖至少8h,强迫弱视眼注视。

3岁、4岁、5岁、6岁遮盖比例分别为3:1,4:1,5:1,6:1,7岁连续遮盖旧。

(2)光学压抑组:健视眼开始3d 每晚1%涂阿托品眼膏,以后1次/周。

患儿室外活动戴遮阳帽,防止灼伤黄斑。

1.3疗效评价标准患儿每月复诊1次。

1.3.1治疗效果:按照全国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无效:视力提高仅1行或以下者;进步:视力提高至少2行;基本痊愈:视力达到0.9或以上。

总有效=进步+基本痊愈。

1.3.2治疗依从性旧。

:每次复诊了解患儿依从性情况,并进行分级。

好:实际治疗时间达到预定时间;中:实际治疗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1/3;差:实际治疗时间不到预定时间的1/3。

光学压抑组依从性通过复诊询问家长及检查瞳孔情况来确定。

依从率为依从性好的患儿占所有患儿的比例。

力下降可能是B N P升高的机制之一H。

重症A EC O PD患者的呼吸支持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接受呼吸机治疗的A E C O PD患者常存在脱机困难。

有作者观察,检测B N P可快速评估心功能及病情,正确选择脱机时机,有利于提高C O PD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纠总之,N t—pr oB N P与危重A E C O PD患者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用来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为抗心衰药物及呼吸机的应用提供依据,在A E C O PD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程小兵,杨玉雯.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6):465—468.[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余绍青,方继伟,刘焕兵,等.N T一前端B型脑钠肽对肺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6~7.[4]勇春明,毛拥军,王晓青,等.脑钠肽对老年肺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8,48 (25):20.[5]许强宏,严静,龚仕金,等.血浆B N P水平在老年C O P D患者呼吸机脱机中的评估[J].心脑血管防治,201l,11(4):267—269.(编辑:李馨毕然)(收稿日期:2013—08—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