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志异》PPT课件

《聊斋志异》PPT课件


即有朱缃抄本行世,惜此本已佚失不传。现存版本主要有:(1)手稿
本。仅存上半部。1950年于东北西丰发现,凡4卷237篇(此手稿杨
仁恺《谈〈聊斋志异〉原稿》谓为1948年西丰解放后,“无意中在
一家贫农的故纸堆中发现”,但据比杨更早接触到原稿的卞和之的
回忆,原稿是1950年冬发现的。详参孙仁奎《〈聊斋志异〉原稿在
辽宁流传始末》,《蒲松龄研究集刊》第3辑。)。(2)乾隆十六年
(1752)铸雪斋抄本,凡13卷,目488篇,实存作品474篇。(3)乾隆三
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收作品431篇。(4)三会本。张友鹤会校、
会注、会评,收作品491篇,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5)全本新注本。
朱其铠主编,底本校本均用抄本,收作品494篇,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在他51岁以后,不确。详参高明阁《蒲松龄的一生》,《蒲松龄研究集刊》第2
辑。 )。撒帐归来的次年(1710),71岁高龄的蒲松龄援例出贡。五年后 (1715),这位“落拓名场五十秋”的老秀才,满怀忧愤地离开了人世。
3
三、“孤愤”情怀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有可能广泛接 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村夫农 妇、婢妾娼妓、僧道术士,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他《聊斋志 异》的写作无疑有重大影响。而贫寒的生活境遇和科场的失意, 使他不仅体味到民生疾苦,也认识到封建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 度的埋没人才。“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 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在他 《与韩刺史樾依书》中的这番慨叹,明显地流露了他对封建吏 治腐朽的愤慨和绝望。“公庭亦有严明宰,短绠惟将曳饿 人”(《蒲松龄集·聊斋诗集·离乱》),“雨不落,秋无禾, 无禾犹可,征输奈何?吏到门,怒且呵,宁鬻子,无风 波”(《蒲松龄集·聊斋诗集·官民谣》),对民生疾苦的深切 同情,亦常溢于言表。正是这种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憎恶和对民 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才使他创作出不朽的“孤愤”之书《聊斋 志异》。
衰蒲 ”姓祖臣
落槃 ,蒲蒲,
了嫡 然。鲁别
2
二、馆塾生涯
蒲松龄大约11岁时开始从父读书,19岁(顺治十五年,1658)应童子 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 泉蒲先生墓表》),并受到当时著名诗人、山东学政施闰章的特别器重。 31岁时,迫于家贫,蒲松龄应聘为同乡进士、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宾”,代为书札、告示及应酬文字,但这种“无端代人歌哭”的生活,很 快便使他感到无聊和厌倦,仅一年他便辞聘回乡了。《聊斋志异》的写作, 大约在此前后便开始了。自南游归来后的次年(1672),蒲松龄开始了后半 生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设帐教书生涯,直到70岁时才“撤帐归来”。四十年 间,他先后在王敷政、唐梦赉、毕际有等缙绅之家坐馆,以在毕际有家时 间最长,达三十年(1679-1709)之久。毕家系世代显宦,家中藏书甚富, 且与四方名士多有交往,这为蒲松龄的读书写作和交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并得到其时名位甚高 的大诗人、毕际有之内侄王士禛的褒奖。这段时间内,蒲松龄一边教书写 作,一边应举,但却屡屡铩羽而归,“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 里”(《蒲松龄集·聊斋词集·大江东去·寄王如水》)。直到六十多岁, 才听信老妻之劝,“不复闱战”(关于蒲松龄“不复闱战”的时间,一般认为
——
第 八 章
清 代 文 言 短 篇 小 说
《 聊 斋 志 异 》 与
1
配贾屡松浑号

董 氏 所 出 之 次 子 , 到 他 成 年 时 , 家 境 已
)
(

路 大 荒 《 蒲 柳 泉 先 生 年 谱 》
。 松 龄
试 不 售 , 二 十 馀 岁 尚 未 中 秀 才 , “ 遂 去
龄 之 父 名 槃 , “ 少 肯 研 读 ” , “ 淹 博 经
为 元 代 般 阳 路 总 管 , 元 亡 时 易 姓 , 明 初
)
(
柳 泉 居 士 , 山 东 淄 川
今 淄 博 市
人 。 其
(-)
蒲 松 龄
16 40
17 15
, 字 留 仙 , 一 字
一 、 家 世 渊 源
蒲 松 龄 的 生 平 与 创 作
一 节
馆 塾 生 涯 与 孤 愤 情 怀
——
渐为而史复远剑
1989年出版。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
5
1950—1966年有关蒲氏著作搜集、整理情况表
时间 资料搜集与发掘 整理与鉴别
1950 东北西丰发现 《聊斋志异》 半部手稿
1956 济南发现蒲松龄诗 集《南游诗草》
1956 西安发现《柳泉 居士词稿手迹
杨仁恺《谈〈聊斋志异〉原稿》,《新建设》,1955.10.;锦华《关于〈聊斋志异〉 原稿》,《新民报晚刊》,1955.11.27.、28.;嘉珠《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 《辽宁日报》,1956.8.11.;《关于〈聊斋志异〉的原稿》,蒲文珊来信,王统照 复信,《人民日报》1956.11.26.。 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
4
四、丰硕著述与《聊斋》版本
蒲松龄一生著述极夥,除《聊斋志异》外,据路大荒《蒲松龄 集》,尚有文458篇,诗929首,词、曲102首,俚曲13种存世。长篇 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也很可能是他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新发 现的作品问世。
使蒲松龄列于中国古代伟大作家之林的,还是他积三十馀年心
血凝成的《聊斋志异》。是书在作者生前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时
路大荒《〈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南游诗草〉介绍》,《光明日报》 1957.4.21.。
王利器《记〈聊斋诗馀〉手稿》,《文汇报》1956.12.8.;王宏钧《试 读蒲松龄词手稿》,《文物》1961.3.。
1957 1962
中国书店于山东 民间购得《聊斋 外书》一部(共 有抄本27册)
河南辉县发现王金 范《聊斋志异》十 八卷本原刻一册
第第
第第
四三
二一
其节与节思省节蒲节
他 文 言 短 篇 小 说
《 阅 微 草 堂 笔 记 》 与 清 代
叙 事 艺 术
《 聊 斋 志 异 》 的 人 物 塑 造
想 意 蕴
——
视 《 聊 斋 志 异 》 的
隐 于 狐 鬼 世 界 背 后 的 人 间
松 龄 的 生 平 与 创 作
馆 塾 生 涯 与 孤 愤 情 怀
相关主题